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革命烈士英雄气节留古今——追忆革命烈士张良仕二三事
发布日期:2021-04-19 15:32:40 点击数:2418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弘扬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我来到铜陵天门镇朱村郎坑山革命烈士张良仕墓前,刹时革命烈士张良仕那段红色历史记忆在我心中飘荡。墓四周青松翠柏环绕,远处山峦,山上杜鹃花烂熳开放,春日阳光映照下,我在墓前缅怀先烈,凭吊忠魂,献上了一捧鲜花,并深深向革命烈士张良仕三鞫躬,革命烈士张良仕这段红色斗争历史又浮现在眼前。


裁缝少年智斗恶霸地主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一个春寒料峭的春天,河边的柳树还没有透出新芽,但田地里的小草也有丝丝绿意。北风吹着草房子“呼呼”声,在铜陵县犁桥街上一户贫穷农民家中“哇”一声幼儿啼哭声从破烂房子传出,在这个犁桥街回响。标志着一个新生命就这样诞生了!他就是伟大革命主义战士——张良仕。

由于家里穷,少年的张良仕常常吃不饱肚子,常常吃野菜粑粑,张良仕像家乡的野草一样,呼呼长大,一晃就到六岁,他放牛空闲,常常在私塾窗下看别人家读书写字,偷偷地模仿他们读书写字,私塾教书先生看他爱读书,常常无偿教张良仕。铜陵县犁桥街虽然良田万顷,但地主租子重,晚清末年,杂税众多,加上长江常常发大水,穷苦农民想过上好日子都是一种幻想。但张良仕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居然认识了许多字,人们说,穷苦孩子早当家。一晃,张良仕长成一个小伙子,父母商量让他犁桥街学个手艺,灾年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学什么好呢,如今天下不太平,还是跟父亲学裁缝吧。于是12岁小小年龄就随父学做裁缝来了。十八岁,张良仕就离开父亲,独自做起裁缝来了,他肯动脑筋,喜欢摸索,在犁桥街把裁缝针线活做得有声有色,帮衬父母维持一家人生活开销。张良仕一天天长大,如今犁桥街还流传着张良仕和恶霸地主斗争参加革命故事。那时,犁桥街有一个恶霸地主郜金彪,仗着家里有千亩良田,房屋百间,却生活奢靡,一连娶了两房姨太太,但他为人处世尖酸刻薄,无赖小人。张良仕一年要到他家做几次衣服,每年都是推托赖帐,能拖一天就一天,能拖一年就一年。一晃几年过去了,张良仕一分钱工钱都没有要到,必经手艺人靠手艺吃饭,这年底,他堵住出门郜金彪,今天你一定要几年欠下的工钱付给我,郜金彪不想给钱,还羞辱谩骂张良仕。张良仕以牙还牙,揭露郜金彪不知廉耻横行霸道丑恶嘴脸,郜金彪气急败坏,叫家丁用木棍驱赶了张良仕。而后这个恶人暗地贿赂犁桥区公所公差,让公差到张良仕店铺,逼迫他交所谓的“手工业管理费”。张良仕气得双腿颤抖,他拿起店铺里剪刀就要去和郜金彪拼命,在街坊邻居的劝说下,张良仕才饮恨作罢。


只有闹革命 穷人才能翻身得解放

1927年的春天,北伐军第六军沿江东征来到铜陵,大革命的浪潮席卷这座江南小城,饱受地主恶霸压迫的张良仕仿佛在黑夜中看到一抹曙光,心灵受到深深震撼,只有闹革命,穷人才能翻身得解放。张良仕积极投身火热革命之中,1931年初,毅然参加了何骏启领导的湖城涧农民暴动。1933年秋,在党组织领导下,张良仕召集手工业者30余人在石佛山观音庙成立手工业者互济会,开展反压迫、反剥削斗争。1934年秋,张良仕在苏拓夫同志介绍,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坚强马克思主义战士。1934年11月,方志敏、粟裕等率北上抗日先遣队由赣西转入皖南,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组织2000余名赤卫队员进行武装暴动占领了金山、老虎山、英山脚、红树岭、狮子山、湖城等地,张良仕也率领犁桥赤卫队参加了此次斗争,袭击了国民党犁桥区公所。他在火热革命斗争中思想得到锻炼。1935年1月,中共犁桥区委成立,3月,35岁的张良仕接替李介农担任犁桥区委书记。全国红色革命形势逆转,白色恐怖袭来,铜陵县国民党反动派到处捕杀赤卫队员和革命进步人士,铜陵革命走入低谷,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上级党组织决定暂时分散隐蔽,张良仕按照上级党组织要求,携妻带子奉命连夜转移到南陵县丫山地区开展地下工作。从此以后,张良仕利用自己裁缝身份,穿着长衫、夹着剪尺和针线包,在南陵县丫山地区走村窜户,深入贫困农民家中向他们宣传革命思想,揭露恶霸地主欺诈穷人血汗罪恶历史,让革命薪薪之火等待燎原。

人到中年的张良仕,他有成熟的革命思想,富有革命斗争经验,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何湾、丫山两地首先成立了农抗会。张良仕担任丫山地区农抗会主任。他对革命充满火热的热情,废寝忘食地开展革命活动,在南陵县丫山地区建立了农抗会、青抗会、妇抗会、工抗会和商抗会,还有的村成立了抗日保家猎户队,张良仕建立中共丫山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10余人,他担任党支部书记。1939年春天,新四军二支队三团进驻何湾地区,张良仕被新四军政治部和地方党组织任命为驻河湾,丫山地区联络员,负责地方与部队的联络工作。1940年4月底,日军5000多人大举进犯南陵县何湾根据地。张良仕率领当地民兵和猎户队数百人积极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对日军作战。经过一天14个小时艰苦血战,日寇弃尸而逃,何湾保卫战取得了重大胜利。1941年元月"皖南事变"后,张良仕奉中共皖南特委之命,在钟鸣狮子山建立地下联络站,接应、掩护数批新四军突围人员安全北渡。1943年3月,中共何湾区委成立,上级党组织根据张良仕的对敌斗争才干任命他担任中共南陵县何湾区区委书记。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后,皖南支队和沿江地区游击队主力奉命北撤,根据当时皖南地区严峻政治形势, 张良仕继续留任在铜(陵)青(阳)南(陵)繁(昌)地区坚持革命斗争,在国民党一九二师和伪皖南独立方面军的支持下,皖南地区的反动政权迅速建立,逃亡地主和国民党特务张牙舞爪、卷土重来、气焰嚣张,大肆进行反攻倒算和“清剿”,捕杀根据地干部及其家属。面对严峻形势,张良仕毫不畏惧,他领导农民开展反霸斗争和减租减息运动,建立秘密基层政权,率领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进行反“清剿”斗争。同时 张良仕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何湾区国民党要员孙喜竞的警卫员黄某弃暗投明,帮助游击队搞来了不少枪支和布匹,严酷环境更锻炼人意志, 张良仕克服困难,想方设法为游击队筹备粮款、制作军鞋。游击队缺乏武器和弹药, 张良仕便发动民兵制作竹签,用于作战……


英雄就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46年2月15日, 张良仕主动向中共铜青南县委请命,来铜陵找陈尚和联系筹集粮款,他和吴传长、小陈一行三人途经新桥乡盛冲祠堂时遇"清剿"顽军,当地群众将其藏至祠堂阁楼,后因伪保长告密,不幸被捕,被押至朱村郎坑关押,在囚禁期间,吴传长在受审时厉声斥责敌人,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当敌人审逼小陈, 张良仕大声说他是自己抓来带路的老乡,自己才是共产党党员,由于张良仕的机智掩护,小陈不久即获释放。而他自己却受尽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严刑拷打,敌人为了从他口中得到新四军主力转移方向和留守皖南共产党员名单,对他施用酷刑,却一无所获。恼羞成怒的敌人在1946年3月中旬对张良仕下了毒手,张良仕保持民族气节,大义凛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他说"我既然参加革命就不怕死,共产党是杀不完的!"他边走边高呼:“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革命一定能取得胜利,国民党反动派一定灭亡”就这样张良仕在朱村郎坑英勇就义,群众无不为他大义凛然的英雄气节而深深感动,群众自发将烈士遗体安葬于苍松翠柏的董店朱村郎坑山上,从此这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英雄长眠于此了,青山不言,哀鸣阵阵。

现在每年清明、七一、国庆,都有许多党员干部、青年学生慕名前来天门镇朱村郎坑山革命烈士张良仕墓地接受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烈士墓也成为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的接待场所,回顾百年奋斗史,传承红色记忆,仰望烈士墓,纪念张良仕的革命业绩英雄气节和崇高品德精神。


作者: 陈之昌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火红的战旗》
下一条 信息:红色记忆范家湾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