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用春风做一把竖琴
发布日期:2022-02-21 9:37:13 点击数:1814

“腊月风和意已春,时因散策过吾邻”,是陆游《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一诗里的起句,写的是诗人腊八日外出时的见闻。腊八日,诗人拄杖出门散步,感觉到风里的一丝和暖,病后出门,路过邻居家,觉得分外亲切,如沐暖风。再往远处走一点,但见柴门里的草烟漠漠,野水之滨的牛迹重重,一切所遇皆欣然,皆有节物时新的一番春意。

腊月过了,便是春天。立春以后,春风更暖和了。“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王安石《元日》诗中的句子,写的是正月一日饮屠苏酒的习俗。这种习俗在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也有记载:“正月一日……于是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屠苏酒、胶牙饧”,过年时,大家互相拜年,一起喝酒、吃糖,多喜庆热闹啊。诗文中所提到的屠苏是酒,春风也是酒,都能醉人。酒自醉人,而人在春风中会自醉,醉人的方式不同,一是被动,一是主动,但醉意却是相仿佛的。人能有醉,何其幸也。

因酒而醉,或是醉在春风里,都是件幸福的事。我总觉得春风醉人,是难以自知自觉的,却分明又是可以随时感知的。醉而难觉,醉而自知,真的很矛盾。有时候,我觉得春风更像是一位艺术家,她让一部分人能感知她的种种好,却让另一部分人虽沐春风,却难知春意。春风,爱逗趣儿,是有些调皮可爱的。伊瑟尔说,文学语言包含许多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作品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很多时候,我觉得春风也有文学语言的某些特质,春风吹拂的万物,便是她的作品,我们被春风吹拂,也会参与春风的创作,去感受、感知春风尚未确定的某些意义。如此,你我皆在春风里,皆可为春风,春风便是可亲近的了。

我想用春风做一把竖琴,以天地为弓,万物当弦,共奏春之曲,共同填写春风意义未定性和意义空白。大概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理解春风的深情和深意。在春风拂过的琴弦里,喧闹有声,也容易被我们发现的,是群山起伏的长调、河流蜿蜒的低回、城市和村庄的片刻停顿、一片森林的共鸣、一棵树轻轻的颤动、一根柳丝低低的耳语,还有芽和叶、花和蕾的密语、树液和蛰虫悄悄交流的声音,也许还有林中清澈的鸟鸣和村庄里的鸡鸣犬吠,还有许多我们无法捕捉,也难以想象的声音,这些声音的和鸣,与春风有关,与一把想象中的竖琴有关。如果没有用春风做成的这把竖琴,春天该是安静而又寂寞的,那么欣然春意和缤纷色彩,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用春风做一把竖琴,山便是它的琴弦。风拨动南山和北山的草木,发出不同的声响,带来不同的讯息,南山的草木已经萌发,北山的冰雪还在消融,在冷与暖之间,在琴弦之上颤动的春风,也在抚平山与山之间的界线。

在春风里,一条河流婉转地诉说着自己的心事。春水初生,有许多心事渐渐丰满起来,有了倾诉的欲望,她能说给谁听呢,谁又有耐心站在水畔听她们琐碎的心事呢。一阵风来,带走了她们的低语,或是喧哗,那是纷繁的春水的心事。

一座城市蔓延开来,面积可能很大;而一座村庄,像是被城市遗忘的一些碎片,散落在城市的周围,散落在山水之间。风在城市里也许会迷路,而村庄里的风要自信得多。在城市里,听风乱语,像是拨错了琴弦,弹错了调子。在村庄里,春风与万物和鸣,一切都现出盎然生机。一棵树在风中,也学会了抑扬顿挫,俯仰摇摆。

在春风里,遇见一根柳丝,你会坚信它就是竖琴的某一根弦。柳丝上吐出的芽叶,浅黄淡绿,是挂在琴弦上的一串串音符,随时等待被春风奏响,如果音符也有颜色,它肯定是早春柳芽和各种植物的欣欣向荣的颜色,缤纷而又热闹,像是一曲合奏。路边,一根刚露出地面的小草,也在努力长成春风竖琴的弦,等待着参与春风的交响。春风与万物,本来就是一把竖琴。

 

作者:章铜胜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铜草花与铜都女性
下一条 信息:为你生日絮语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