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树立“门户”意识 打造美丽家园
发布日期:2014-02-18 12:32:55 点击数:1440
 

  作为铜陵的西南门户和“两山一湖”北大门,郊区大通镇始终坚持生态立镇,将生态环境作为最可宝贵的资源和品牌,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坚持在“五抓五提升”上下功夫,推动了美好乡村建设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一、抓规划引领,在因地制宜、提升特色上下功夫

  坚持“规划先行”的理念,注重与市、区规划衔接,与村庄实际对接,按照美好乡村建设总体目标要求,精心制定了大通镇美好乡村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和美好乡村布点规划。在总体建设规划和实施步骤上,围绕“打造示范村、整治自然村、提升特色村”三个层面,确定在大院村、金华村、福光居委会三个村(居)先行启动中心示范村建设,分别制定建设规划方案。其他各村分类制定计划,确定每年度的重点建设项目,做到示范引路、项目引领、抓点带面、整体推进。在整体风格设计和形象塑造上,按照全省美好乡村建设的片区划分,大通属沿江片区和皖南片区,在融合江南水乡和皖南民居特点、突出徽派建筑风格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同时,注重大通古镇文化的挖掘和塑造,注重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以及村庄规划建设与其之间的协调和统一;积极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积极配合市、区发展大通古镇文化旅游,编制了一系列的规划和重点项目进行运作和实施。

  二、抓设施建设,在便民利民、提升功能上下功夫

  坚持服务民生、改善公共服务,把基础设施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重点。一是加强中心村公共服务场所建设。按照省 “11+4”和市“15+4”建设内容的要求,首批三个中心村的金华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大院村服务中心基本完工,福光居委会即将开工建设。二是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全面实现自然村“村村通”、中心村“户户通”,主要道路全部硬化,在中心村道路一侧和停车场地设置路灯实现亮化。三是加强饮水安全建设。全镇绝大部分区域(除江心洲)已与市政供水设施对接,普及安全饮水。四是加强电力电信建设。购置新增400KV变压器一台,全镇供电基本正常。与安广公司对接,完成了有线电视线路全覆盖,部分居民多年来想看铜陵地方台的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五是加强建设资金的筹措和项目整合。鼓励村级主动作为、不等不靠,同时积极争取上级和共建单位支持。2012年三个中心村首批完成的五个中心小区整治建设中,投入资金约265万元,其中镇投入18万元,村投入89.4万元,村民集资投劳22.6万元,共建单位支持20万元。对剩余资金缺口,我们一方面将其全部纳入2013年美好乡村建设项目总体预算,与民生工程等相关项目做好整合打捆加以解决,一方面尽量把项目和各级奖补资金向建设任务重、工作开展好、村民积极性高的村倾斜,既解决了村级后顾之忧,又调动了积极性。镇财政坚持将绝大部分可用财力用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事业,今年预计投入、配套资金将超过1000万元。

  三、抓环境整治,在美化门户、提升形象上下功夫

  去年以来,大通镇进一步强化门户意识,全方位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一是完善环卫体系和设施。在民福家园、镇区建设大型污水处理设施2座,三个中心村建设小型设施5处,垃圾转运站1座,购置了垃圾清运车、洒水车,垃圾收集站点覆盖全镇。在镇辖范围内聘用保洁员70余人,修建垃圾屋(池)60座,摆放垃圾桶800只,保洁人员和设施配备到村组,生活垃圾处理按照“户集、村组收、镇运”模式进行。在福光、金华、新建三个村建成了标准化公厕,今后每个村庄将有1-2座公共厕所。二是大力推进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坚持集中整治和日常管理相结合。在各村深入开展清理暴露垃圾,规范村店招牌设置,拆除露天茅坑、简易旱厕、废弃猪圈和擅自搭建的临时建筑物,迁移栓养畜牲和柴草堆,清除路边堆放建材、遮阳网棚、出店、占道、骑路经营以及水域环境治理等整治活动,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坚持整治和美化相结合。广泛在水边、路旁、房前屋后栽种树木,每个中心村至少选择两种或以上的树种,提高村庄绿化覆盖率;对村庄公共地段和空闲地、墙面等合理布局利用,建设小公园、小广场和农村文化墙等,加以点缀美化。三是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对镇内10家石料矿山全部实施关闭停产,并规定镇域范围停止新上建材矿山企业,坚决不以即期财政增长牺牲生态环境;同时积极配合开展治超治违,使辖区扬尘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认真实施区委区政府加强“门户”建设“八项工程”,大力推进矿山生态治理、植被恢复及沿路沿高速村庄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超额完成年度森林增长工程任务,积极开展了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和国家绿色低碳小城镇、省低碳综合性示范基地创建工作。

  四、抓产业发展,在兴业富民、提升内力上下功夫

  坚持通过促进就业、推进创业、培植产业来提升美好乡村建设的内力支撑,真正发挥农民主体作用。一是加强农民就业创业培训与服务。今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农业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10余场次,培训农民1300余人次。在多个村、居征迁农户集中安置的民福社区,大力开展创业示范社区创建工作,积极为农民创业提供各类信息和信贷、税收优惠政策方面的咨询和服务,在各类证照手续办理过程中畅通绿色通道,目前,依托大通美食广场商业网点已发展各类经营户170余户。二是促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在整体规划上,我镇确定了大院、永平两个重点特色产业村。目前大院村围绕打造特色生姜文化品牌,已经启动实施大院生姜原产地保护项目,完成了大院生姜厂的升级改造,依托佘氏名人和佘家大院生姜品牌的影响力,该村还新上了八宝生态园、老花台休闲农庄等一批旅游项目。永平村作为全市菜篮子基地之一,目前已经启动了土地流转工作,下步将通过适度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成为大通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核心示范区,进一步满足广大市民对高品质、多品种无公害蔬菜的需求。其他各村也根据自身实际,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发展产业。黎明居委会依托山场林地资源,结合废弃矿山修复利用,建成了张塘生态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大力发展经果林、中草药等林业、林下经济和特色农家乐,实行多种经营。此外,全镇花卉苗木、畜牧水产养殖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农业示范大户和致富带头人。

  五、抓文明创建,在构建和谐、提升幸福上下功夫

  文明和谐是幸福指数的重要内容,文明和谐乡风美是对美好乡村的最美诠释。去年以来,大通镇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镇复审,进一步加大双创力度,加快培育乡村文明新风。一是机制上再完善。制定“四个一”工作机制,镇党委、政府对双创工作一日一总结,一日一督查,一日一汇报,一周一整改,建立党政领导联系点,划片分区强化督查,促进工作常态化和长效化。二是组织上再延伸。组建“五老”人员、居民组长、居民代表、党团员、志愿者等不同层面创建队伍,延伸工作抓手,汇聚了强大的创建力量。三是活动上再深入。制定机关干部双休日义务劳动、党员活动日、志愿者服务、入党积极分子主题实践、“小手牵大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计划,每周开展主题活动不少于一次,覆盖全年。四是载体上再拓展。开设道德讲堂,诵经典、说典型,弘扬美德,凝聚社会正气和正能量;依托镇敬老院孝道教育基地,每年开展一次孝道演讲比赛和孝星评选,建立敬老助学制度,着力引导形成孝老爱亲、崇文重学的社会风气;建立文明新事层层推荐制度,一年来有 2人获评“铜陵好人”,涌现出了一大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五是投入上再加大。为加大双创力度,招聘人员充实了城管力量,对公共场所、主次干道、居民小区的宣传栏、板报、标语横幅定期更新等。一年来,全镇投入双创及相关方面资金达900余万元。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铜陵市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与特色分析
下一条 信息:已经是最后一条数据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