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讲好红色故事 传承红色基因——追寻铜陵义安红色印记的一些片断故事
发布日期:2021-05-11 17:15:31 点击数:850

在庆祝建党百年和铜陵党组织创立90周年之际,笔者受义安区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的邀请,重新编辑《义安红色地图》一书。于是,笔者沿着两次农民暴动地遗址、首次党代会旧址、肖村会议旧址、挂岭阻击战战场遗址等红色基地,追寻在那28年的血与火战争年代,铜陵义安红色印记的一些片断故事。


两次农民暴动

铜陵义安,是皖南地区较早出现革命火种的红色热土。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铜陵义安曾先后发生两次规模较大的农民暴动。这两次农民暴动,是义安广大农民在何骏启、曾一坚、花良虎等人领导下组织起来,与地主和恶势力进行的勇敢的武力抗争的一个缩影。

图片

湖城涧农民暴动地遗址

湖城涧农民暴动,是以何骏启为队长的湖城农民赤卫队,与地主和恶势力展开的武力斗争。

1930年下半年,原中国红军独立二师副师长凌霄来到铜陵开展建党活动,他和章啸衡启发、引导何骏启,使何骏启领导的湖城农民武装逐步走向用武力反抗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的道路。

在党的指引和支持下,以何骏启为队长的湖城农民赤卫队逐渐成长壮大,斗争锋芒直指顺安、湖城的国民党自卫团及反动团练,使反动当局终日心惊胆战。铜陵县长栗伯隆和县自卫团长朱清亚,企图镇压农民武装,消除“隐患”。1931年初,他们经常前往顺安、湖城一带“清剿”。有一次,何骏启等人在湖城何家开会,前来搜索的国民党自卫团,闻讯,气势汹汹地向开会地点扑来,谁知开会的人早就闻信从后山转移。何骏启等人利用有利地形从各个方向,向敌人开枪射击,敌人未抓到一个赤卫队员,反而被赤卫队打死了两个士兵,敌人气急败坏地放火烧了何骏启等人的房子。

房子烧了以后,何骏启等人只好分散到汀洲、和悦洲、荻港(今属繁昌)等地活动。他们利用各种时机,继续与敌人进行斗争。队伍分散不久,何骏启带着警卫员从荻港返回铜陵,准备重新集中分散的队员,待机再战,不料在途中与一行白军相撞。一场激战之后,终因寡不敌众,何骏启不幸被捕,押到铜陵不久就惨遭杀害。

湖城涧农民暴动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它打击了地方反动势力的嚣张气焰,锻炼了队伍,同时也表现了我们义安广大革命群众英勇不屈、敢于向反动势力抗争的革命精神。

水村农民暴动,是以曾一坚、花良虎等共产党人组织的农民斗争。

1934年,上级党组织派曾一坚同志从上海来到铜陵钟鸣水村附近的牧家亭,在开明绅士陈春圃家落脚,开展建党工作。在陈春圃的大力支持下,曾一坚同志以水村为依托,深入农民群众中,假借乌鸦洞(乌霞洞)和尚亲戚之名,给人们“排八字”,以便接近和联络各方人士,进而宣传马列主义,宣传苏联的“十月革命”……曾一坚同志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工作,吸收了陈述典、花良虎、朱道福等一批优秀分子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以他们为基础,先后又深入到钟鸣、狮子山、九榔、水龙等地开展党的活动,至年底发展党员50余人,分别建立了水村、九榔、水龙党小组,以及钟鸣、狮子山党支部。同时,以水村为基础组建了100多人的农民赤卫队,花良虎为队长,陈述典为指导员。图片


1934年是大旱之年,铜陵山区大部分地方颗粒无收,寒冬腊月的农民饥寒交迫,加之地主老财的要租逼债,反动官衙苛捐杂税,逼得穷人走投无路。这时,正是中国红军方志敏率领的北上抗日先遣队挺进皖、浙,北上抗日。曾一坚同志针对这一特定的历史条件,多次召开党的秘密会议,研究决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尽快组织一次农民暴动,迎接方志敏率领的抗日先遣队的到来。为了组织好这次暴动,会议决定由花良虎为、陈述典负责收缴农民家中的猎枪、大刀、长矛等武器和自制的土炸弹等,并决定从围攻大户人家开始,计划到顺安夺取自卫团的枪支……

图片

花良虎烈士墓

1935年春节之后不久,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于是,由赤卫队长花良虎和共产党员姚昌祯各带20余名赤卫队员,兵分两路,以暴力行动夺取枪支,展开铲富济贫的武装斗争。由花良虎带领的一路赤卫队员,从水村直插南陵县樱桃山,首先封锁了地主邢修正家的所在村庄进出路口,接着,又悄悄地围住邢家大屋。由于邢家房墙既高又厚,又有洋枪固守,赤卫队因未经过正规训练,又没有攻坚技术和武器,最终未能得手。姚昌祯带领的一路赤卫队员,由钟鸣狮子山直奔九榔村河滩里,将地主汪大才住宅团团包围,攻击时受到汪家的家丁快枪阻击,联保处的自卫队也闻报赶来。赤卫队因寡不敌众,部分同志被捕入狱,少数赤卫队员潜往外地,曾一坚同志也被迫返回上海。

应该说,这两次农民暴动虽说都失败了,但却沉重打击了以豪绅地主为代表的封建反动势力,并在铜陵这块沃土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种,为后来动员民众进行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在义安人民心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首次党代会

在战火纷飞的28年里,对铜陵人民来说,1931年初中共铜陵特支在西联镇钱家湾创建,揭开了铜陵革命斗争史上崭新的一页;而1939年7月,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的召开,是铜陵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政治大事,她领导铜陵人民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斗争,在地方现代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图片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图片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新四军的大力支持下,铜陵党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从1938年8月起,新四军军部派遣张伟烈等人来铜陵开展建党工作。他们先后发展了一批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并于12月初建立了中共铜陵中心区委。随着新四军第三支队进驻铜(陵)南(陵)繁(昌)抗日前线,12月底,在三支队党委的帮助下,成立了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隶属中共皖南特委领导。1939年4月,由于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皖南特委决定撤销铜南繁中心县委,分别成立中共铜陵、繁昌县委。张伟烈担任铜陵县委书记。县委驻地先在三家冲方家祠堂附近,后迁至凤凰山新屋岭。

1939年7月,中共铜陵县首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凤凰山新屋岭周氏小学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50余人,代表全县800余名党员。大会正式选举产生了中共铜陵县委员会,选举张伟烈、余起、张世杰、张东、田文(女)、刘功成等为县委委员,并选举张伟烈、周坚凯、王文礼等6人为中共皖南特委党代会的代表。选举后的中共铜陵县委,由张伟烈担任书记,余起任组织部长,张世杰任宣传部长,张东任青年部长,田文(女)任妇女部长,刘功成任军事部长。

铜陵县首次党代会的召开,为铜陵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推动铜陵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图片



肖村会议

肖村会议,是解放战争初期,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成立后召开的一次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在顺安镇高岭村庵门口肖村召开,故称之为肖村会议。

1945年10月10日,中共沿江中心县委在杨明主持下,于顺安庵门口肖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会议内容有三项:一是正式宣布中共沿江中心县委成立;二是研究敌情,分析斗争形势;三是讨论确定坚持沿江斗争的方针、任务和行动部署。会议确定今后皖南沿江地区斗争的方针是:坚持隐蔽斗争,加强积蓄力量,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迅速与皖南山区游击武装取得联系,背靠山区,面向平原发展。

为贯彻这一总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会议还作出如下决定:1.集中领导,分散坚持,将沿江地区划分为两个县级单位:一是铜(陵)青(阳)南(陵)县委。二是南(陵)繁(昌)芜(湖)县委。同时部署在泾(县)青(阳)南(陵)地区建立隐蔽的游击基地,并与皖南山区游击武装取得联系,成为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跳板。会议还决定警卫武装,进军青阳、泾县交界的宾山、厚岸等地,开辟主力部队进山的通道。2.化整为零,发动群众。部队化整为零后确定了联络地点,规定领导干部都使用化名,以保守秘密,迷惑敌人。3.武装配合,健全组织。迅速恢复抗日战争时期建立的区乡政权组织,征粮收税,筹集粮款物资,建立隐蔽储备据点,以备局势变化。

这次会议统一了皖南沿江地区党政军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了沿江地区党的领导,统一了沿江部队的军事指挥,为坚持皖南沿江地区的斗争确定了正确方针,指明了方向,对团结皖南沿江地区的人民群众同国民党反动派作坚决斗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场漂亮的挂岭阻击战

挂岭阻击战,是铜陵军民迎接解放的最后一仗,更是铜陵大队游击健儿,以少胜多,打了一场漂亮的阻击战。这场战斗发生在天门镇高联村挂岭自然村。

1949年4月中旬,为迎接大军渡江,铜陵大队在青阳甘家冲祠堂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传达中共皖南沿江工委指示:“根据情报,国民党铜陵县政府军政人员准备向挂岭方向逃窜,企图逃进深山老林,与邻县匪徒汇合,和我们长期捣乱。如果让其阴谋得逞,将对铜陵的清乡剿匪、建立政权带来后患,因此,上级命令我们:在挂岭阻击逃敌,断其退路,扫清障碍,迎接解放!”图片


这次战斗由第一连连长赵彪负责统一指挥,参战的也不过40多人,武器装备也只是经过三年游击苦战,从敌人手里夺过来的老套筒、汉阳造、马拐子以及自创的一些土枪土炮;子弹多的20—30发,少的10余发。而敌人则有国民党自卫团,下属3个大队(营),装备有各式轻重武器。尽管敌我双方悬殊大,但我军干战激情振奋,斗志昂扬。

战前,我地下交通员送来情报,说国民党铜陵县自卫团、队近千人已向挂岭而来。清晨,敌人已爬上了岭头,连长命令岗哨注意监视,战士们进入阵地,做好战斗准备。我军放过先头部队,当敌人大队人马进入我伏击圈,一声令下,“轰”的一声巨响,我军的土炮在敌人中间炸开了,紧接着我军就前后夹攻,中间开花,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这次战斗从打响到结束,不过一个多小时。十里长冲,敌人丢的枪支弹药、文件档案、软囊细物、鸡鸭鱼肉,遍地都是。我军每个战士都捡了三四支枪和几十发子弹,吃的用的都让老百姓拿回家,群众十分高兴。当天下午,铜陵大队游击健儿,怀着胜利的喜悦心情,翻越界山铺,迎着西山的晚霞,踏着故乡的土地,信心百倍地为建立新政权、保卫胜利果实,而投入新的战斗,去迎接新中国的曙光。

图片

挂岭阻击战战场遗址

笔者在编辑《义安红色地图》这本书时,想写的故事很多,但由于受篇幅字数的限制,在本文中仅记述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几个片断故事。在这段跨越时空的不忘初心红色之旅中,笔者看到:两次农民暴动的抗争,记录着铜陵党组织带领铜陵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苦历程;首次党代会是一部画卷,展现了铜陵党组织带领铜陵义安人民前赴后继的壮丽篇章;肖村会议是铜陵党组织统一皖南沿江地区党政军干部的思想认识的重要会议,为坚持皖南沿江地区的斗争指明了方向;挂岭阻击战,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战例,讲述了铜陵游击健儿的战斗故事……

无疑,建党百年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深入挖掘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对我们义安而言,就是要认真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好红色基因,用铜陵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铜陵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引导我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在新时代启航新征程上,始终保持艰苦奋斗、顽强奋斗、永远奋斗的精神状态,为党、为人民、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詹敬鹏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中国最大的全铜宫殿在铜陵建成
下一条 信息:钱家湾,一次不忘初心的红色之旅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