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周潭八角亭
发布日期:2022-11-28 10:11:22 点击数:4288

1

鹞石周氏总祠坐落在周潭集镇,作为家族总祠,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人文内涵,都曾经是老桐城数得着的。
翻开《鹞石周氏宗谱》(卷一),有一幅《鹞石周氏祠堂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总祠共有五进,中间三进为正殿,最后一进为平房,所有建筑都覆盖着黄色琉璃瓦。第一进和第四进各建有一座两层飞檐八角亭。
从位置看,现存的八角亭当时位于祠堂第一进,系祠堂的大门楼。八角亭是两层翘角飞檐、檐角缀有风铃的一个进深很大的古建筑,屋顶是由四个盖着黄色琉璃瓦的倾斜屋面和两侧的三角形小墙面(称为山花)组成的歇山顶,在古建筑中属于高等级的规制。

一座建筑之所以有名,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建筑本身独特二是有名流赋予了它厚重的文化内涵。鹞石周氏总祠亦是如此,除了规模宏大,敢于运用王朝禁止的琉璃瓦,还关联了一大批名士,这些人中本族的有周京、周岐、周大璋等,外族的有钱如京、左光先、方以智、姚鼐、张廷玉、张廷璐、陈澹然等。

周京与草堂公等人在嘉靖庚戌年(1550)统二十一支“贤”字派首创鹞石周氏族谱,仍觉不满足,又率宗人首建鹞石周氏宗祠。也就是说,鹞石周氏首建宗祠已有470余年了。其他的名流或为鹞石周氏宗谱写序,或为鹞石周氏名人作传。

有人说周大璋是张廷玉的老师,还教过雍正,经张廷玉帮忙,雍正特旨鹞石周氏总祠仿宫廷建筑规制建设,从而有了黄色琉璃瓦。可惜,这只是美丽的“讹传”,周大璋根本不是张廷玉的老师,教的是张廷玉的子侄辈,周大璋撰文记载雍正年间鹞石周氏总祠重修是他称为叔佰的仁松公、听斋公等人主持,如果前面所说属实,周大璋能不提吗?至于鹞石周氏总祠的黄色琉璃瓦因何而来,目前依然还是一个难解的谜。

传说张廷玉曾为鹞石周氏总祠题写楹联:
家学渊源,
克振爱莲脉道;
庭规整饬,
何殊细柳军营。

这副楹联运用周氏两个大名鼎鼎的老祖宗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和西汉著名的军事家周亚夫的典故,盛赞鹞石周氏崇文尚武、恪守理学、维法遵序、忠义报国,一语中的而又工整高雅,堪称楹联中的极品。但我并未见过此联令人信服的出处,不敢断定是否系张廷玉所作,或者是否系张廷玉为鹞石周氏所作。

可以肯定的是张廷玉受周大璋之托为鹞石周氏作过《鹞石周氏续修谱序》,现收录于《鹞石周氏宗谱》(卷一),张廷玉盛赞鹞石周氏“为江左巨族”,“盖家诗书而人礼让,名儒蔚起者,指不胜屈也。”

2

1958年,鹞石周氏总祠辟为周潭中学,拆得只剩下八角亭和两幢老房子,1984年周潭中学搬迁后,剩下的老房子也被拆除,只留有八角亭了。
但是,仅仅剩下的八角亭尽管经历过1997年的一次重修,却已经完全破败了。
周围的民居将八角亭挤压得很是局促且矮小,更为触目惊心的是,八角亭后檐落地的木质长窗已经东倒西歪,后檐上的琉璃瓦碎落一地,只剩下一根一根的木椽子七零八落地耷拉着院内一股腐草的气息格外刺鼻,而八角亭的台阶上遍是枯叶和碎瓦,甚至还掉落有一根长长的木构件,就那么剌眼地横在那里。原本高高蹲在屋面垂脊上的一只脊兽的兽头屈辱地碎落在石狮的脚下。
抬眼向上,前面斜披的屋面已不复存在,柱子、椽子伤心地裸露着,八只翘角飞檐只剩下六只,在损坏的木斗拱的支撑下,依然倔强地伸向天空展示着飞动的神韵,却又显得是那么的酸楚。正脊上,两条飞龙攒着由五个黄绿两色的琉璃葫芦串成的塔尖,这是福的象征——葫芦,福禄也,正常情况下在屋内是见不着的,可此时我就站在屋内,竟然因为屋面损毁而和它毫无遮拦的面面相觑,它已经少了一些依托,似乎随时会掉落砸中我的头颅!我一激灵,赶紧闪开。

突然,我的眼睛一亮,心不得一阵狂跳起来!我竟然在这残败的八角亭里仰首望见后面斜披的屋顶下,藏着一般古建筑里难得一见的一宗宝贝——藻井

藻井是什么?搜寻一下记忆,我们可能到过紫禁城宏伟的宫殿,一定见过庄严的佛教寺庙,这些建筑往往有着精美绝伦的繁复屋顶,配以各种花纹、雕刻和彩绘,令人头晕目眩,这就是藻井。

通俗地说,藻井就是一种古代的高级天花,藻井一般由多层斗拱组成,由下而上不断收缩,形成下大顶小的倒置斗形,呈向上隆起的井状,故而得名。藻井形式有方、有矩,有八角、圆形等,一般都绘有彩画、浮雕,只在尊贵的建筑如皇家宫殿、敕建敕封寺庙、陵寝碑亭等地方使用。

藻井除了装饰美,还有深刻的寓意。屋内地面建造天井,是为“四水归堂”,有聚财之意。屋顶之上建藻井,除了是地位的象征,除了含有天井的寓意,还因为在我们的先人看来,遮蔽天空、遮阳挡雨只是屋顶的作用之一,屋顶还是“技艺载道,道艺合一”的舞台,藻井蕴藏着井中有水,水火相克的古代朴素哲学,希望藉此对砖木结构的建筑防火。我敢武断地说,就其思想哲学、建筑美学以及精雕巧作,藻井是任何一种现代的吊顶装饰所无法比拟的!

八角亭竟然不顾封建时代的建筑规制而饰有藻井,成了又一个待解的谜团和传奇!当然,眼前的藻井已非昔日的曼妙了,彩绘早已脱落,就连它上面的屋顶也不复存在,残破得到处“春光尽泄”,透过它可以直接看到湛蓝的天空与洁白的云彩了。从形制看,八角亭的藻井应是八角盘茎莲花藻井,我已辨不出井心是雕龙还是莲花,但从仅存的由木构件密密麻麻排布的架构和点滴色彩,完全可以推想当初一定有连珠纹或忍冬纹或白珠纹,那是何等大美之气势啊!

在周边其他姓氏大修祠堂和宗谱的态势下,已繁衍20余万众的鹞石周氏除大修了蛟塘坎的祖墓,却似乎仍在“抱残守缺”,甚至连仅存的“残缺”——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八角亭也“抱”不了“守”不好,一任落败至此!
是鹞石周氏人口众而散,难以聚合举事吗?是鹞石周氏族中鲜见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人物吗?是鹞石周氏百姓缺少吾族即吾家的担当与抱团精神吗?是文物管理的一干责任单位保护工作的缺位吗?这些疑问,似乎是,又似乎不全是,我一时茫然。
我在八角亭内外徘徊。有着名实厚重的人文积淀的八角亭,有着堪称传奇的古建精华的八角亭,已经开膛破肚。“刺破青天锷已残”,许多木柱、桁条、椽子被撕去了应有的外罩,许多琉璃瓦失去了依托,以一种不应有的横七竖八、裸露支离的刺向青天却锋刃残破的刀剑的姿势,无声地诉说着被动与无奈、悲愤与屈辱,默默地拷问着每一个鹞石周氏的民众, 也在拷问着曾在八角亭下读书的一批又一批的周潭中学的学子,当然也在拷问着我。
惭愧了,周潭八角亭。
我于是仓惶离去。

作者:周巨龙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李白为何到铜陵来了就不想走
下一条 信息:久负盛名的大通民俗——长街宴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