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发布日期:2023-02-08 15:00:58 点击数:1453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每年政府春季工作首要抓紧的难题,妥善解决“三农”问题是当前国家工作的重点和核心。十九大以来,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之一,旨在通过乡村振兴工作解决历年来农业生产、农村经济遗留的历史难题,以“不忘初心”的责任感勇担历史重担,开创性地带领农业高速发展,振兴农村经济,带领农民群众走向致富道路。二十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核心是对乡村产业的扶持,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支撑工之一。如何为乡村振兴培养农村人才,如何在农村环境中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技能人才成为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使命。农村职业教育如何实现乡村振兴,是每个从事职业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任务。

一、农村职业教育实现乡村振兴政策历程

1.需求调研阶段(1978-1996年)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探索通过教育方式引导农村经济持续增长。1979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农业发展的指导纲要》中提及,各区域农业发展需要依托并建设一批农业研究所、农业院校,加快培养农业急需的人才,着力加强对农机手、插秧队员等培养,鼓励有志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学习,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传授农业知识,争取发展成为农业发展的有生力量。1983年,中央进一步出台加强农村经济的政策指导,颁布实施《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将农业相关的科研、培训与农村教育合并考虑,提出建设农业经济基础资源,培养农业人才。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农村产业的改变与农业人才息息相关,要想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村经济收入,必须改变当前教育体制,扶持我国广大农村薄弱的农业教育,国家提供农业职业教育扶持乡村地区发展。1990年,教育部联合多部门发布《全国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区域工作指导手册》,其中提出要用10年时间,在我国每个乡镇试点区域建设一所职业技术学院,重点开设农村相关专业,如农林牧渔等,满足试点区域农民农业技术的需要。国家陆续深化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方针。1991年,《关于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坚持农业科技对口扶持政策,开办农村职业教育,提升农村技术水平,用科学的培养方法变革当前农业发展状况。1992年,国务院继续推行《关于积极开展农科教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策略》中再次提及,农村地区开展的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匹配当地农民的实际需求,要将农民适用、农业合用、农村可用等形式开展农科教结合的农村职业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科技水平。1996年,教育部联合农业部推出《办好农村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其中首次将农学专业提升为农村职业教育的长线专业,其指出“三农”问题的关键核心是农村职业教育的普及和坚持,只有办好农村职业教育才能真正为“三农”搭好科技的平台,才能为“三农”健康发展提供支持保障。1996年,《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其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将农村职业教育定位到县级以上政府职责范围内,其提出由政府主导开展农民适用技术培训,提升农村职业教育水平,以科技引领区域发展。在需求阶段,国家不断在农村教育上下功夫,以改革试点等方式提升农村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相关文件的颁布实施一方面是基于当时我国广大农村的实际环境出发,以法律、制度、文件等形式开展农业培训工作,鼓励政府主导的农村职业教育普及,提倡农村职业教育学校和专业的开设,以实际行动服务农村地区,为乡村振兴赋能提振。

2.持续深化阶段(1997-2010年)

《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的基础上,农村职业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在县级以上政府的主动引领下深入推进,全面在农村地区实施发展。1998年,中央在开春一号文件上提及《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开展科教兴农战略部署,推进农村职业教育,补全教育体系的完整性,重点照顾农村教育体系薄弱地区。2003年,国务院再次针对农村职业教育提出工作意见。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农村职业教育是“三农”的根基,农村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实施,是以服务农业、农民、农村为导向的适用教育体系。2003年,中央继续对提高农业生产力作出指导,其提出开展适用的农业技术,建立农技所,提高技术培训深度和广度,定期组织技术人员下乡,以补贴形式提高农民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将农村职业教育向适用技术、实用技术逐步引导。2005年后,国家每年都针对农村职业教育颁布文件。2005年颁布实施的《关于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决定》以及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试点规划纲要》中均明确解决“三农”问题重点在于解决农业人才,农业人才的输送离不开农村职业教育的持续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是提升农民生产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有利途径。在此阶段中,国家将高素质的农村职业教育视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在相关政策实施过程中可以发现,农村职业教育的实质是为“三农”问题服务,其中将农村科技水平的提升和引领农民致富作为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和任务,这为农村职业教育奠定了发展的方向,明晰了其中的权责利。

3.规范培养阶段(2011-2019年)

2014年,国务院对现代教育提出指导下建议,其中颁布实施的《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决定》中将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培养新时代的科技农民紧密挂钩,提出建立公益的农民科普讲座,建设农民技术科普基地等。随后,教育部在此基础上提出2014年-2020年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纲要》,其中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实施增加农村职业教育的实施,以每年定点资助形式建立公益性农民培训计划。2018年,国务院相继颁布《提振农村经济和加快乡村振兴的若干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方案(2018-2022年)》中分别指出农村职业教育是为乡村振兴赋能,是要建立职业农民、科技农民、技术农民的目标。2019年,国务院在《推行职业教育改革方案及实施细节》中将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再次联系,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重要性。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度贫困农民的职业教育和再教育实施计划》中提出,各级政府要建立主人翁精神,以积极带头建设的势头,建立一批县级农村职业教育中心,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建立考学机制,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同年,国务院对职业技能提出10年规划方案,其发布的《职业技能提升规划》中将新型职业农民的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摆在首位,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在规范培养阶段,政策不断深化落实,由最开始的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逐步引导落实如何培养、何种措施,明确定位目标,结合当代农民科技素质提升的迫切要求,积极调配农村劳动力资源,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也为当前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提供实施路径和方向准则。在此阶段上,我国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实施方针,进一步为农村职业教育提供机遇和平台。

4.振兴发展阶段(2020年以后)

在进一步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赋能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职业教育成为了提高乡村振兴高速发展的重要途径。2020年,教育部联合9个部门颁布《职业教育提质增效行动方案》,其中提及用3年的时间完善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振兴的扶持,建设百所优质的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国务院也颁布《关于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意见》,其中对脱贫攻坚地区开展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建设,以教育成果巩固脱贫攻坚战斗成果,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加快实现乡村振兴。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明确要建设一批农村职业教育院校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意见》中将支持职业院校对应性地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才作为重要的方针意见。2021年,颁布实施的《乡村振兴促进法》将农村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赋能关系以法律形式再次巩固。2022年,中央继续加强文件引导,指出以全社会力量支持办好农村职业教育。2022年5月,《职业教育法》更是明确将农村职业教育作为国家重点引导扶持方向,建立返乡创业支持、职业培训支持等形式,加强乡村人才的培养,各级政府保障并落实经费保障制度。可见,农村职业教育已经由阶段性发展演变为具有政策保障、文件支持、经费支撑的全方位教育方案,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培养农村最需要的人,一直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宗旨和方针,也是乡村振兴政策得以大力落实的根本诉求,职业教育之所以能够振兴乡村经济,其实质上是将人的培养潜能尽情发挥,更看重人作为生产力保障实施的重要因素,提倡以人的培养促进和带动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政策落实,将人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主体,以行动力、实践力、创造力等形式不断深化到农村建设上,赋予人们持续创造的无穷动力。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困境

1.思想观念落后

千百年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历来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价值思想体系,对于农村地区衣食住行产生重要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对农村职业教育不重视,认为与其从事教育相关,不如踏踏实实种好一亩三分地,无视甚至拒绝农村职业教育的普及。部分人认为读书等教育应当要去专门的学习场所,例如大学等,职业院校起不到农村职业教育应有的水平,选择农村职业教育只是给农民子女读不上书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在此思想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往往容易被轻视,人才培养面临发展阻碍,广大农民群众对投身于农村职业教育积极性不高,政策实施和普及无法落到实处。

2.资金投入欠缺

与城市化的职业教育相比,农村职业教育投入相对落后。虽然近年来,国家各级政府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团队的投入力度,也给予政策上的倾斜,但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优秀的师资团队无法引流到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加之不少当地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足,忽视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对农村职业教育抱有短期收益、快速见效的期望,当发现农村职业教育需要千秋万代时,政府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有所下降,资金投入比例降低,难以维系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3.缺少社会认可度

在当前就业形式上来看,从事农村职业教育往往被认为是低人一等,认为是前往偏远、贫困的山区开展工作,对教育理念存在偏见。同时,部分人不了解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性,不掌握农村职业教育能够给予当地农民的技术知识性,认为农村职业教育非正规教育,只是简单的专科、业余教育,认为无存在的意义。正因为这种传统且狭隘的思维定势下,部分农民子女考不上高中便早早辍学,回家从事农牧业,不让他们就读农村职业教育院校,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村职业教育的生源。

4.职业教育针对性不强

现代专业教育追求对知识的普遍认知,提倡普教化,这对农村职业教育的针对性教育上呈现阻力。职业教育不只是让学者获得通识课程,更是应当针对性强地开展专业技能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某一岗位的工作内容。但在农村职业教育上,依然存在针对性差的现象,学生在经历农村职业教育后对技能未能熟练掌握。

5.师资团队力量薄弱

受制于广大农村基础条件,农村职业教育的师资团队往往较城市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无专业的培训场地和设备支持。教师间无法通过硬件的提升促进技能的掌握,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学习多于实操演练。二是,缺乏校企深度合作。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在教学后即认为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实习,校企间合作机遇少,无正规的实习培训基地。师资力量也不能完全地结合市场需要开展教学培训,自然也无法为学生提供切合实际所需的教育工作。三是,院校针对教师培训力度弱。当前,部分职业教育院校有针对教师的专业培训,但是理论培训较多,实操考核较少,理论与实践协调难度较大,教师缺乏系统性的培训。

6.缺乏监督反馈机制

人才培养需要机制先行,监督反馈机制有利于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乡村振兴事业上,农民需要接受农村职业教育后即投身于农牧事业中,但是由于缺少监督反馈机制,不能及时在田间作业时监督和检查农民的技能运用情况,不具备反馈技能掌握熟练度的信息通道,这对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

三、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发展对策

1.持续加大资金投入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效,切实解决农村职业教育面临的难题,相关政府部门主动作为,加大对经费投入的支持,组建和发掘优秀人才。政府在解决资金投入对策上,可以设立专项基金,为师资团队发放教育专项补贴,加大对教师人才队伍的提拔和重用。同时,注重联合社会力量,保障资金来源通道畅通,开源节流地增加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资金扶持力度。此外,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减轻农村职业教育教师在其他事项上的工作压力,让其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训工作上,提升人才培养比例。

2.改变传统群众观念

农村职业教育稳定发展的前提是需要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当前,面对农村群众对农村职业教育的不理解,甚至反对的声音,都会难以推行农村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阻碍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拦路虎”。因此,需要改变传统群众观念。第一,充分发挥网络宣传作用。政府充分利用抖音、微博等自媒体开展网络宣传,普及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让工作人员深入到各村户宣传教育,提高认识。第二,搞好农村职业教育软硬件设施。农村职业教育不再是贫穷教育,而是现代化的先进教育,改变这一刻板理念,需要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软硬件设施开展投入,打造特色课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强调农村职业教育院校与农村实地实习的合作。农村职教中心除了施行监督、检查工作外,还兼顾联络、协调相关合作责任,促进农村职业教育院校联系农村实际发展需要,建立相互合作关系。

3.强化职业教育针对性

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加强对成人教育的教学培训工作,增加成人招生树立。农村职业教育并不是单纯针对辍学的青少年,而是面向广泛的农村人员,包括农民、退伍军人等。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在设置专业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接受度和关注度,将大家关心的产业技术设置专题讲解,让群众在学习之余满足生活所需,利于人才培养持续性。其次,开拓资源,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就业面,增加就业收入,提供短时分段教学模式,兼顾农忙、家庭照顾、子女抚养等特殊情况的教学工作,吸引更多的人员就读。

4.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

农村职业教育要想上轨道,就需要专业的教师队伍,特别是热爱乡村、肯留在乡村的青年教师,建设优质的师资队伍,通过建立激励措施,提高薪酬待遇,从已毕业的学生中培养成为新一代教师,加强人才吸引力。此外,农村职业教育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联合企业共建实习基地、培训基地,邀请企业到农村去讲解当前社会发展急需人才解决的难题,带领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让乡村教师多走出农村,吸收更多知识,相互分享经验,学习更多技能。

5.提高劳动力规范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价值,提升专业技能掌握的重要性。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在农村劳动力市场上不断深化改革,向着标准化、体系化、成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建立监督监管机制,加强对劳动力就业的监管。

6.建立评估监督机制

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成效开展监督评估。首先需要明确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并不止于院校培养,并非简单就读期间培养计划,而是需要长期、坚持、重复的技能提升,在此过程中,评估和监督必不可少。针对农村职业教育的评估主要可以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节点进行。在部分试点农村职业教育区域中,可以观察具体教育方案执行情况,讨论培训效果,对其中可行环节予以认可,对可能存在教育偏差环节进行及时改进,让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此外,建立追踪体系,从学校出来后的农村职业教育人员要长期追踪反馈其技能掌握情况,要确保顺利进入就业环节,并具备农村岗位适应性,能够胜任农村岗位所需。针对追踪评估获得的结果,形成相关报告,并及时反馈至农村职业教育课堂教育中,形成定向课程反馈机制,促进课堂质量的持续改进,为农村职业教育人才提供扎实的对口教育服务。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养新型的职业农民是持续推进新阶段的重点任务,必须切实加强和落实农村职业教育相关工作,为广大农村输送专业的人才队伍,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紧密抓紧农村职业教育道路,增加人才产出,提高农民收入,提振农村经济,为实现乡村振兴和全国农村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农村职业教育院校需要持续深化改革,加强基础建设,引入优秀的师资团队,创立特色课程,加强政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作者:何前进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论交通运输业内卷化成因及解决路径
下一条 信息:巡游出租车“内卷化”现象初析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