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高联村龙灯的传说
发布日期:2025-03-13 16:23:03 点击数:295

在义安区天门镇高联村,有一条颇具传奇色彩的龙灯。从诞生到现在,一直蜚声周边地区,至今仍旧流传着一段被烟雨浸润的神话传说。在这片土地上无人不晓,妇孺皆知。

高联村古称寨里江,因村里江姓人居多,又居住在寨山脚下,龙灯因此又称“寨里江龙灯”。龙灯是村里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承载着悠悠岁月里的历史回音,也是村民们引以为豪的文化标签。每年腊月二十三,村民们都会在村龙灯协会老师们的指导下,在龙王庙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再把龙灯从龙架上搬运下来,进行重新编扎,绘制。制作龙灯是一项精细繁杂的工作,村民们需要在认认真真,齐心合力下才能够顺利完成。制作好的龙灯鳞光闪闪,色彩斑斓,栩栩如生,宛如一条腾云驾雾的真龙再现,威风凛凛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龙灯制作好以后,还需要选择一个吉日良辰举行开光点睛仪式。用猪头三牲,公鸡,鲤鱼,摆案祭拜。开光点睛后,次年正月初二正式出灯,开始在村里及周边乡镇等地区进行巡游祈福。由于人们对寨里江龙灯历史渊源的知晓和顶礼膜拜,龙灯所到之处也极受欢迎,各家各户披红挂绿,张灯结彩,热情迎接。在鞭炮声声里,锣鼓阵阵中,演绎一场盛世龙腾的喜庆画卷,共同祈愿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家人幸福安康,子女学业有成,婚姻美满。且所求皆如愿,相当灵验。人们对龙灯的历史传闻啧啧称奇,也深信不疑。

据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们讲,高联村的龙灯诞生于清朝中叶的咸丰年间。当时铜陵县天门山地区大旱三个月,且滴雨未下,庄稼颗粒无收,旱灾特别严重,村民们已到了山穷水尽之时。恰巧东海龙王的幼子小龙王化身白衣书生来天门山地区游历,当他目睹了这一带到处都是干裂的土地,枯死的庄稼,和食不果腹的饥民时,不禁动了恻隐之心。于是便直飞天庭向玉皇大帝陈述旱情,为人间求雨免灾。孰料玉帝龙颜不悦,也迟迟不肯下旨降雨。小龙王见此情景,心急如焚。便急中生智,将玉帝案台上批阅奏章的砚池扒翻,霎时墨汁流了一地,玉帝见状大怒,便狠狠地打了小龙王一个耳光。而此后,天门山地区便下了整整三天三夜的黑雨,彻底解决了旱情,帮助村民度过了荒灾。

小龙王为百姓冒死求雨的故事,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流传开来。寨里江的村民们为了纪念小龙王的功德,在村里修建了龙王庙,将扎制好的龙灯供奉在庙里。每逢春节等重大节日来临时,都会举行舞龙活动来庆祝一番。而制作好的龙灯,一到开光点睛时,龙嘴便向左边歪去,一直无法修正,村民们都说这是玉帝那一耳光所致,这个奇迹直到今天亦是。

到了民国二十三年,天门山地区又闹荒灾,久旱无雨,土地开裂,河水断流,百姓苦不堪言。农历七月的某天,村里的乡贤们又聚集在龙王庙里商议用龙灯求雨事宜,祈求神灵相助。经过大家精心策划,筹备,一条长达百米的龙灯制作完成。经过开光点睛后,一支拥有一百多人参加的龙灯队伍敲锣打鼓,吹着唢呐,浩浩荡荡到大通六百丈求雨。在江边码头上,人们设坛祭拜,三呼九叩,恳求小龙王现身显灵,为村民上天求雨求助,以解民间灾难疾苦。三炷清香在祭坛上袅袅升起,随风扶摇直上云霄。村民们在炙热的阳光下高举龙灯飞快地舞动起来,一瞬间,干裂的土地上便龙影绰绰,尘土飞扬,恰似小龙王在翩翩起舞,腾云驾雾飞赴天庭。

等清香燃尽时,天空突然乌云翻滚,狂风大作,电闪雷鸣。众人皆惊色,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便匆忙舞着龙灯向寨里江奔赴。顷刻间,倾盆大雨如排山倒海般紧紧跟随着龙灯身后倾泻而来,大雨足足下了一整天,又一次缓解了当地的旱灾,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寨里江的村民们再一次被眼前神奇的景象所征服,对龙灯求雨的灵验充满了好奇与虔诚,留下了一段难以磨灭的印记。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村民们早已过上了心中向往的幸福生活。高联村的龙灯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舞动着身姿,它承载着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传奇,见证了当下社会的盛世繁荣。是萦绕在游子心头千载不变的乡愁,是家乡民俗文化长廊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这片土地上最忠实的守护神。


作者:刘欣华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探寻铜陵大通古镇繁华的前世今生
下一条 信息:铜陵县县名考究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