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理论研究
 
打造铜陵生姜第一品牌 传承佘家大院生姜文化——铜陵大院生姜文化初探
发布日期:2021-12-29 9:34:49 点击数:5267

《杨门女将》中百岁挂帅智勇双全的佘太君(佘赛花)是其祖上杰出代表。佘太君率杨门女将奔赴前线杀敌卫国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其家族正是因北宋节节败退才在南宋时定居繁昌马仁山至铜陵大通一带的。如今,传到铜陵市原政协主席、市工商联主席佘恩有先生这辈已经是921年,第33代。

什么是文化?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佘家大院位于铜陵市铜官山东麓,现为郊区大通镇大院行政村。据史料记载,佘家大院原系一座依山傍水的小村镇,始建于南宋初年,是随着佘氏家族由山西雁门关南迁至此而逐步兴盛起来的,距今已有近九百年历史。佘姓起源于山西雁门关一带,后因北宋灭亡,外族入侵,佘姓宗族出于民族气节不事二主,在族人佘起的带领下,随南宋王朝迁徙至长江流域,定居在铜陵境内以佘家大院为中心,东起金榔马仁山、西至大通和悦洲一带区域。经过数百年的艰苦奋斗,佘氏宗族逐步在佘家大院一带得到极大发展。这个风光秀丽,人文荟萃的好地方,当年曾建有天官府、牌坊、上下马碑、五松书屋、龙宫书室、大成殿学宫、硕大的佘氏宗祠、造型别致的石拱桥以及古朴典雅的寺庙、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数百户高大气派的古民居等。至今仍有保护完好的天官墓。

到了明朝中期,佘家大院已经初具规模,此时人丁兴旺,经济繁荣,不但农业发展,而且文化商贸日益兴盛。每逢节庆喜日大院人都要搭台唱戏、办灯会、舞龙灯。还利用依山临江的自然条件,将本地的生姜、茶叶、竹编等土特产品源源销往外地,并利用长江大通良港引进食盐、布匹等日用品。

铜陵佘氏历代名人辈出,更有志士仁人为民族和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在经济文化方面,大院商贾为徽商的重要分支,铜陵“八宝”通过他们流通全国,而大院生姜从宋代开始就被国人视为珍品呈贡皇家。虽然时代发生了沧桑巨变,昔日佘家大院的风光已经不再,但村头的诸多遗址却见证着佘家大院曾经的辉煌,尤其是留存人们心灵深处的文化精神,是岁月所不能磨灭的。

铜陵生姜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特产。“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像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新中国成立初期,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累计收购60800公斤。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佘家大院质独特。大院人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结合起来,为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铜陵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

佘家大院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位于两山之间,实际上是座长条形山冲,众多农户依山、面对山冲而居。山冲中间有条小溪,清泉四季长流;小溪两岸,大片姜田土质肥沃。这里气候适宜,种姜历史悠久。据史料显示,生姜作为食品食用始自明代。当时,铜陵佘家大院所产白姜经多道工序加工成糖冰姜后,因其晶莹透明、玉骨冰肌、芳香四溢、脆嫩爽口、方便携带受到广泛赞誉,广为流传。其时,在京作官的“佘天官”们每年春节过后都要带上一些糖冰姜作为礼品敬贡皇帝,馈赠朝中大臣。受到皇上与大臣们盛赞的大院生姜,从此荣获“贡姜”美誉,倍受人们青睐。

据史资记载:清代康熙年间,铜陵佘家大院的举人佘合宗赴京赶考,适逢康熙帝五十大寿,佘合宗用寿联送贺。康熙行过祝寿典礼便去赏阅寿联,忽见其中有一副寿联,上联“四万里皇图,伊古以来,未有一朝一统四万里”,下联“五十年大寿,从今而后,还余九千九百五十年”,落款是铜陵佘合宗。康熙大悦,次日便召见佘宗,钦赐进士,加封十府道台职。

然而,满朝文武不服,认为铜陵名不见经传,其举人必才疏学浅。康熙便问佘宗:“小小铜陵,有何独特?”佘宗奏道:“铜陵虽小,乃八宝之地,金银铜铁锡,生姜大蒜麻。”两句话就把铜陵虽小却物产丰富的特点概括得恰到好处。从此,“铜陵虽小,八宝之地”的美誉便在朝野传开。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微服出巡经过铜陵佘家大院时,吃了特制的生姜之后更觉好吃得停不下来直接封其为玉姜,而大院生姜的名气更流传至今。

及至清代乾隆帝1766年微服私访下江南,经宁(南京)(九江)古道路过大通,吃了铜陵糖冰姜,称赞其“白如雪、亮如冰、甘辣醇和,有冰玉之美”,食后有“隔夜留香”之感,因此嘱咐池州府、铜陵县每年敬贡“大院生姜”,将大院白姜列为“岁贡”,成为继明代“倚马餐”后再度天下扬名,使之声誉更加响亮,让铜陵人为之骄傲。

铜陵白姜独特的栽培技艺历史悠久,文化丰厚,世代相传,沿袭至今。如今,其加工制作技艺已于2008年列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其农业生产种植技艺现又成为“中国和世界农业种植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铜陵历代姜农奋斗和创新的结果。因此,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打响其特色品牌,提升城市形象,既有历史价值,又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佘氏先人种姜作为药材种。生姜在古时虽是农作物,一开始佘氏先人种姜主要是将其作为药材种的,既可为自家防病治病,多余的生姜还可卖给郎中获取颇丰的收益。据清乾隆《铜陵县志》介绍:大通姜。大通镇四乡多艺之集镇出售,每岁不下数十万石(),俗呼大通薑。铜陵人最初开始种姜得益北宋知枢密院事(相当于宰相)盛度(公元9681041,今铜陵县天门镇人)告老还乡时将生姜、牡丹等种子带回故乡,乡亲们从此在盛度指导下开始种植生姜、栽培牡丹。她说祖上南迁定居后是从元、明时期开始种植生姜的。提到铜陵生姜,古称邓源耆的“佘家大院”就绕不过了。佘家于南宋初期徙居于此。受隋唐科举制度影响,佘家特别重视教育,引导佘氏子弟勤奋读书,族人从此人才辈出。及至明代,佘氏子弟屡中进士,尤其佘敬中、佘毅中、佘合中三兄弟连中进士,一时名噪朝野。其中佘可材于明宣德五年(1430)官至吏部侍郎,俗称佘天官,官居四品;佘敬中为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进士,官至广东按察使,官居正三品,其子佘翘著有《量江记》《赐环记》《锁骨菩萨》等作品,是明代与汤显祖齐名的著名文学家;佘毅中为明万历二年(1564)进士,授工部主事,因治理黄河有功,加封京堂正四品官服俸。佘家从此拥有“天官府第”荣耀,成为铜陵最有影响的名门望族。因佘氏宗祠建于大院村,“佘家大院”因此名扬天下。

铜陵生姜的营养丰富。铜陵生姜系蘘荷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而作为一年生块茎生产栽培。从其块茎及芽的颜色看,属于红爪白皮姜种,植株长势强,地下块茎肥大,可达1-2斤。姜块表皮菲薄而光滑,淡黄白色,芽带淡紫红色,故俗称“红爪姜”或“紫姜”。由于块茎分枝并列较整齐,又块茎垒垒如猪头,芽生尖尖如佛手,因此又俗称“排头姜”“猪头姜”“佛手姜”。铜陵姜块纤维少,肉质黄爽而脆嫩,其味香辣,最具特色。尤其佘家大院姜,其叶青翠、茎红紫、质鹅黄、形为佛手、厚为肉掌、块大皮薄、汁多渣少,香、甜、鲜、嫩、脆兼备。据化验,含蛋白质1.4%,糖为8%,脂肪为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用铜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干姜等一直是畅销品。尤其是糖冰姜,为铜陵外贸产品之一。

铜陵白姜,其优良品质除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造化外,关键还在于善于钻研的佘家祖上对种姜形成了独特的种植技艺:精选佘家大院一带最优生姜为原料,采用祖传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生产出的产品既保持了姜的传统风味,又达到了现代人对健康安全食品的需求,具有脆嫩爽口,口感清新,在品味生姜中感受姜的芬芳。佘家贡姜目前已开发出六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佘家贡姜姜阁保种催芽、深翻高垅栽培、空中搭棚遮荫。这三项栽培技艺独具特色,为全国唯一,并因此在2019年相继获得“世界、中国农业生产技艺非遗”,让国人为之骄傲。

铜陵姜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根据白姜生长特性,不断总结形成一整套独特完整的铜陵白姜栽培技艺,可概括为24 字:“深挖起陇, 切芽播种,搭棚遮荫,收获拔, 姜阁储种, 炉火催芽”。不仅提高了白姜的产量,也为白姜的生态化、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途径。

生姜是铜陵“八宝”之一。如今面对许多商家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采取(以天门及周边地区的生姜,甚至还有用外地产的黄姜来冒充铜陵白姜)充好,生产名闻天下的铜陵白姜食品,欺骗、坑害消费者,作为大院村、大院文化研究会、以及佘氏家族后人,感到无比气愤,不能容忍这些无良商家砸了铜陵白姜的品牌。鉴于此,大院村、大院文化研究会、以及佘氏家族后人,应该理直气壮、有责任去弘扬大院生姜文化,维护佘家大院生姜品牌,把佘氏种植、制作大院生姜的技艺与文化传承下来。

在国人当前普遍特别重视食品安全的情况下,做品牌生姜毕竟是食用的食品,必须货真价实才对。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了优质的生姜产品,既要赢利,又要让消费者吃上原汁原味真正地道的大院生姜,真正地把佘氏家族大院生姜文化留下的生姜种植、加工工艺代代传承。

生姜,在明清话本小说中有众多记述。《红楼梦》第五十二回写有:“麝月又捧过一小碟法制紫姜来,宝玉噙了一块。”这里的“法制紫姜”是指按传统方法用嫩姜制作的酱姜。第三十八回作“螃蟹诗”时,宝玉写了“持螯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宝钗写有:“酒末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指的就是食螃蟹时一定要用生姜来祛寒,以免凉及脾胃。

据史料记载,人们食姜至少始于西周,《论语》中有孔子“不撤姜食,不多食”的记载。作为2500多年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认为:蔬菜之中唯姜最有益处,可以通神明,除秽恶。故每餐必食姜,没有姜,不吃饭,但不多食。在那饱尝战祸、颠沛流离的时期,其医疗水平极不发达,孔子能活73岁,应该说,与吃生姜有很大关系。孔子那时是将其当药物食用的,所以“不多食”。

在日常的生活中生姜是我们在餐桌上常见的一种调味品。在我国民间有许多盛赞生姜功效的谚语,如“冬吃萝卜夏吃姜”“早吃三片姜,胜似喝参汤”“冬吃生姜,不怕风霜……”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等。生姜作为药物食用历史悠久,而作普通食物的历史并不久远。

生姜作为药用有较多的功效。概括如下:

——排汗降温。生姜做为我们常见的调味品,有着排汗降温的作用,生姜中的姜辣素对心脏和血管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食用生姜能加快血液循环,使毛孔张开,排汗量增大,随着汗液可带走体内的余热,有一定的防暑作用。

——祛除风寒。在秋季和冬季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天气的寒冷所导致感冒的发生,那么在这个时候喝一点生姜水是再好不过的了,生姜是我国传统的驱寒良药。身体沾染寒气,喝点姜糖水,驱除体内风寒,还能温暖身体,防治冬季感冒。

——健温脾胃。在夏季的时候我们会因为天气的炎热,喜欢吃一些比较寒冷的食物,虽然我们可以感受到凉气的散发,但是对我们的身体也是造成了影响,出现心悸、恶心等症状,食用生姜有助于温脾胃,以防病症恶化严重。

——治肠胃炎。夏季细菌生长活跃,容易污染食物,引起急性肠胃炎。适当吃些生姜或用干姜加沸水冲泡代茶饮,能起到防治肠胃炎的作用。主要是生姜中的姜辣素和姜烯等成分具有灭菌杀菌的功效。

——防治晕车。生姜味辛,主要含有挥发性和刺激性的成分姜烯,对由于运动引起的“运动适应不良症”有缓解作用,民间常见吃生姜来预防晕车、晕船等症。

——中毒急救。生姜对于半夏、乌头、羊花、木薯、百部等毒素有显著的治疗效果,甚至还可解鱼蟹毒。

——杀菌消炎。生姜是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的,尤其是对沙门氏菌有很好的抵抗效果,经常进食一些生姜能很好的防止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等。同时生姜还对皮肤真菌和阴道毛滴虫有灭杀效果,用生姜水漱口还能治疗口臭和牙周炎,有消炎镇痛效果。

——酒后解酒。生姜辛辣,可加速血液流通,能促进血液中酒精的消化,在酒后喝一小口生姜蜂蜜水,可以缓解或消除酒醉。并且蜂蜜对酒后头痛还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滋养头皮。经常用热姜水清洗头皮,可有效的减缓头皮的新陈代谢,能防治头皮的掉落,减少头皮的烦恼,另外,经常用生姜水洗头对秃头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姜烯能直接透过皮肤表皮,深入到毛囊根部,对毛发有很好的滋养效果,同时还能预防头屑。

——延缓衰老。生姜中含有姜辣素,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其中姜辣素进入机体后能产生一种抗氧化酶,能识别并清除机体内部的自由基,延缓衰老,其效果甚至是维生素E的数倍。

——美容去疮。很多女性还在为雀斑、痘痕烦恼,却不知,每天早晚用生姜在癍痕处轻柔一下,持续2个月左右就可去除雀斑、痘痕等,此外,这种方法还对皮肤的干燥有一点的疗效。建议在用生姜涂抹之后别立刻用水去清洗涂抹的部位,就让生姜的汁液慢慢的干在皮肤和痘印上,以免影响效果。

——消除脚臭。生活中,脚臭一直困惑着很多朋友。其实坚持用姜水泡脚就能很好的治疗脚臭。生姜水泡脚还可以温阳通络。阳气不足的人一般手脚冰凉,容易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精神不振。

——调味增香。生姜有芳香味和辛辣味,能提神醒脑,刺激味蕾,作为菜的调味品使用时,主要用来祛除荤菜的腥味,增进菜的鲜味,从而增进食欲。常做为肉类、鱼类、木耳等菜的调味品。

铜陵白姜名气挺大,尤其是铜陵大院生姜。不过很多人还是不习惯吃腌生姜。除生姜外,其他土特产则知名度较低。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大品牌营销。推动铜陵大院经济快速发展,加强铜陵大院生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增长。为此,笔者认为:

第一,必须坚持文化引领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文化是软实力,是产业发展最终生命力。弘扬铜陵大院生文化,要汇聚人文资源,形成人文标识。特别是要把文化基因植入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全过程,结合自身实际着力培育创新文化、延续历史文化根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独特的大院山水文化,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区域既大院特色文化。

第二,必须发展大院生姜产业。在城市化、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化社会,我们理应看到集约化生产对于农业的好处,尤其是对于生姜这种受气候和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农作物来说。通过农业集约化,才能更高效的运用大数据技术,发挥大数据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作用,从而提高生姜产量,提升加工效率,节约成本。将生姜的种植,加工,销售全套产业链集中在一个园区,也便于管理和数据的收集,形成规模经济,实现良性发展。

第三,必须精确指导生姜种植。通过对生姜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测,获知气候,土壤等数据,提供给姜农最科学的生产管理决策,有效预防病虫害,节约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增加产量,提升生产效率,记录生姜种植中的各种农事操作信息,也有利于今后的产品品质追溯,产品种植过程中收集来的数据也为以后的生姜培育技术升级提供依据。

第四,必须科学规划分步实施。近年来,大院村结合村庄整治,建设宜工、宜农、宜商、宜居的现代化生态新农村为目标,努力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品牌和近郊都市农业示范样板。但是,一定要坚持合理开发与保护环境相结合,坚持生态旅游与历史观光相结合,将佘氏历史文化融入铜陵地方文化的发展脉络,与徽商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大院文化,逐步形成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格局。一是佘家大院的发展是铜陵发展的组成部分,大院文化是铜陵地方文化的集中代表和典型形象之一,要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组织开展文艺创作,编辑剧本反映历史风貌。二是要结合村庄整治和农业综合开发,打造城乡一体的旅游文化品牌。发挥紧靠城市又依托城市的优势,发展壮大都市农业资源,把大院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集农业生态、农产品加工、历史文化、旅游观光、休闲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第五,必须加大招商研发力度。引入资金与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精益化水平。建议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开发建设。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更多企业和更多的人才加盟进入,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改良。对于相关的产品技术的改良和研发,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产品质量,获得更好的口碑,形成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增长。开展项目招商引资和基础设施先期建设等,促进项目的早日开发建设。

第六,必须加大开发旅游产业佘家大院幽静的田园风光和喧嚣的都市景物,紧邻铜官山。山下惠溪波光粼粼、清澈见底,灵祐王庙金碧辉煌、香烟萦绕,唐文德元年杨行密突袭宣州进兵于此的磨剑石等无不引人入胜。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此吟咏:“我爱铜官乐,千年未似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铜陵最早的县志是明朝《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李白题五松山诗句)。造福一方百姓,共建一方和谐。培育利民富民产业,使村民依托产业布局“搭便车”。重视培育支撑项目,包括有“吃、住、行、游、购、娱、学、养、思”等九大产业高频消费项目,满足游客旅游度假的消费需求,保障稳定的正向现金流。佘家大院创办成立了铜陵市佘家贡姜厂,2006年,该厂生产的“佘家贡姜”牌生姜系列产品被授予“中国优质产品”称号,让铜陵生姜香飘中华,名扬四海。大院的竹编、山茶、大院农家小吃也都很有名气。市区长江东路隧道贯通后,自市中心到佘家大院仅几分钟的车程,这些都为紧靠铜官山的佘家大院进一步发展生态农业、历史文化休闲旅游业创造了不可多得的自然条件。

第七,必须重视生姜文化宣传。生姜是铜陵市的传统特色农产品。良好的品牌不仅需要良好的产品,更需要良好的宣传。铜陵大院生本凭借其产品特色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映,未来如果基于大数据技术,着眼于外部市场,将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这不仅可以带动就业,促进农民的脱贫致富,提升全村生产总值,更重要是以特色农业升级带动铜陵市其他各行业的产业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科技水平和城市知名度,也能为我市特色农业提供发展经验。利用新兴媒体,扩大市场营销规模。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也不断创新以及改进,其中通信技术发展尤为迅速,互联网加5G技术广泛应用,对于产品的宣传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兴媒体通过借助互联网,受众更广,传播更快。既可以通过制作精良的视频广告,投放于各大视频网站,邀请专家或明星通过“直播带货”提升销量;还可以在各大门户网站投放广告,宣传铜陵大院生姜等的特色品牌产品。在此基础上,通过搜索引擎的竞价排名,扩大铜陵大院生姜的影响,提升产品的市场份额。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今,“乡里人终需走进都市,城市人终需回归乡村”,城市人对于乡下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回归已成为时代发展大势所趋。在发展铜陵大院经济中,必须创新文化,以创新文化涵养思想创新、理念创新、行为创新,以创新文化引领制度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加快从生产要素、投资规模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文化力激发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

面对新形势,最关键是村“两委”班子:必须因势而动、因事而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抢抓机遇、迎难而上;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实干担当、勇争一流。为聚力打造创新活力足、产业实力强、开放程度深、生态环境美、生活品质高的新阶段现代化幸福大院行政村而努力奋斗!


作者:方敏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践行群众路线必须做到“五个坚持”
下一条 信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