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是全国首批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城市,也是全国“无废城市”11个建设试点城市之一,做好垃圾分类工作,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是加快推动铜陵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公共文明的迫切需要。
普遍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倡导、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关键小事”。作为一项社会性、长期性且具有反复性特征的系统性工程,垃圾分类知易行难。自去年以来,我市纵深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垃圾分类成效逐渐显现,在提标扩面上有声势,在撤桶并点上有突破,在立法条例上有亮点,但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宣传教育不深入、居民源头参与率不高、基层社会合力不够等困难和问题,垃圾分类的共治基础仍较薄弱。
生活垃圾分类改变的是公众长期形成的行为习惯,“新时尚”的形成必然需要一定的引领和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涉及千家万户、居民区和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单元,需要广泛发动和全民动员。我们党具有密切联系群众的巨大优势,基层党组织在广泛发动群众方面有着长期、丰富的经验和基础。以党建为引领,聚焦推行垃圾分类工作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发挥党员和基层党组织在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居委会、物业、业委、居民合力的共建共享共治推进机制,重要且必要。党建引领,具体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是以党建聚人心。做好垃圾分类的关键在人,难点在人,党建引领首先要引领人心,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协调各方的作用,带动领导班子、党员队伍站在前列,志愿骨干紧随其后,把社区居民拧成一股绳,努力形成步调一致、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全市党员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广泛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积极传播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使绿色环保变成共识,把文明意识、卫生观念和良好行为习惯传播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个社区、每一个家庭。通过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学习宣传垃圾分类知识,特别是学懂弄通《铜陵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以及相关规定要求,通过入户走访宣传,让居民深刻意识到垃圾分类不仅是责任,更关乎自己的生活品质,力争得到小区居民的认同和由衷支持。各社区要积极动员辖区在职党员、居民党员,坚持“党建引领、共同参与”的原则,开展党员亮身份、亮职责,带头参与社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以党建抓行动。垃圾分类不仅是社区治理难点,还是撬动社区治理的支点。以区域化党建为平台,以城市社区治理为载体,通过整合辖区行政单位、物业公司、非公企业党组织、学校、医院等公共资源,吸纳更多党组织、党员志愿者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将垃圾分类作为党员亮身份、树形象、作表率的重要内容,开展各类承诺践诺活动,全市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践行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工作生活方式,严格按照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使主动分类、自觉投放成为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全市党员要主动深入居住地社区,认领服务岗位,做好志愿者,当好监督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监督管理,及时劝导制止乱丢乱扔、混装混运等行为,要以自身实际行动影响带动身边的人,共同营造垃圾分类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社区基层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工青妇组织参与,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和运维企业形成合力,将动员群众分类减量重心放在源头,同时强化社会宣传氛围,通过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举办各种培训、宣导等活动,既在辖区构筑了一张处处推行分类、人人倡导时尚的“绿色大网格”,又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能力水平。
三是以党建促长效。“少数人靠觉悟、多数人靠制度。”党建引领须在完善制度、落实制度上下功夫,将生活垃圾分类纳入党建考核内容,将高位推动与社区发动结合起来。借鉴上海、厦门等城市经验,充分发挥居民主体作用,推动形成社区、物业、居民多元治理,督导员、志愿者、各界广泛参与的共建共享格局,逐步培育出适合铜陵实际垃圾分类体系的市场主体和社会组织,同时将垃圾分类与环境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公共卫生改善等融合起来,加强系统布局,形成工作合力。根据铜陵市情实际,通过完善的顶层设计、良好的制度保障、完备的标准体系来指导实践,推动形成标准完善、能力充分、运行精细、实效彰显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程管理体系,最终实现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今年是铜陵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试点攻坚收官之年,也是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决战之年,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垃圾分类是一个关系民生的公益性基础事业,从“知”到“行”都需要以党建为引领,需要全民参与,需要搭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巩固提升分类成效,助力“新时尚”迈向“新习惯”。
(作者朱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