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关于构建铜陵工业转型升级新机制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4-5-20 18:33:33 点击数:1740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就是要突出问题导向,全面深化铜陵改革,释放改革红利,推进铜陵转型发展、科学发展。通过调研梳理分析,当前我市经济领域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三个压力大”。即:结构调整压力大,产业层次不高,产品初级化、原材料化特征明显,产业分工处在中低端环节;产业关联度不高,集群效应不明显;战略性新兴产业效益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单个行业和企业影响波动大;节能降耗刚性约束加强。发展后劲压力大。近年来,我国竞争性工业行业盈利水平低,抑制了实体经济发展,经营者实业精神减弱,投资动力和投资意愿减弱。环境优化压力大。政府、部门和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影响发展、支持转型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抑制了企业发展活力和创造力。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唯有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才能推动铜陵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一、着眼全局问题,有序有效推进改革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要按照习总书记要求,深刻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面对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更加自觉地破除传统思维、行为习惯和路径依赖,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基本思路。

  一是明确总体要求。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把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出发点;把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作为我们推进工作的着力点,按照十八大提出的2020年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二是明晰改革思路。注重顶层设计,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坚持以创新思维谋划工作,重点在强化项目投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智慧城市建设、推动技术创新、促进节能降耗、发展民营经济等重点工作上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开放促改革,引导企业“走出去”,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配置资源。通过改革创新,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提高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使改革红利同内需潜力、创新活力更好结合起来,为加速新型工业化提供动力支撑和体制保障。

  二、把握核心问题,推进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结合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准确把握和处理好这一核心问题,按李克强总理强调的,做到让市场主体“法无禁止即可为”,让政府部门“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不断地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真正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起到决定性作用。厘清市场和政府职能边界,梳理和纠正工作中不符合市场规则、市场竞争的思路和做法,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的问题,让竞争主体竞相迸发活力。引导劳动力、土地、资金、资源等要素流动和工业生产活动,提高工业投入产出效益。完善市场退出机制,打造“生的顺利、退的顺畅”的产业生态环境,打通企业市场化再生和退出通道,发挥市场机制在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中的作用,提高产业发展质量。

  二要坚持“有所不为、有所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按照法治政府建设要求,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明确政府和部门权力清单,逐步过渡到“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对竞争主体支持公平、普惠,更多地采用资本化运作和间接贴息等手段,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加强第三方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发展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强化节能、节地、节水、环境、技术、安全等市场准入制度。做好行业管理的事中、事后监管,引导行业自律,支持各类行业协会积极承接行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同时,强化政策协调配合和政策的杠杆效应。

  三、抓住紧迫问题,强力推进铜陵工业转型升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铜陵工业来讲更为紧迫。必须坚持在“发展中转型”和“转型中发展”,牢固树立“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金钥匙。运用创新思维、系统思维,坚持内涵式发展,多措并举,加快构建促进工业转型升级新机制。

  一是构建创新发展新机制,力争在发展模式上有新突破。把握世界科技趋势以及铜陵工业发展阶段、资源、能源、环境、生态、安全承载能力,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优化空间布局,提升产业层次。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健全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形成企业、科研院所、金融资本共同构成的“多级火箭助推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源头控制“两高一资”项目,促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改造、高新技术规模化效益化发展,实现产业链、价值链乃至供应链相得益彰。四是推进产学研融合发展,以项目为载体,推进企业、科研院所合作,重点搭建平台,通过举办铜基新材料产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途径,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成效。

  二是构建融合发展新机制,力争在发展路径上有新突破。融合发展是实现资源整合、要素优化、效率提升的崭新发展理念。按照“四化同步”要求,现阶段重点是,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顺应信息化发展潮流,以“智慧城市”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两化深度融合机制,按照“点上抓企业、线上抓产业、面上抓基地”思路,抓示范推广,深化信息技术集成应用,促进企业信息化、制造业智能化、电子商务化,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坚持工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各环节的专业化、服务化,大力发展工业设计、创意、研发、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催生新产业,降低制造业成本。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融合发展,坚持产城一体,城乡一体,港城一体,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园区建设,提高工业集聚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益,构建铜陵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三是构建绿色发展新机制,力争在发展质量上有新突破。绿色发展是应对资源环境刚性约束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幸福铜陵的不二选择。坚持生态立市战略,把绿色增长作为未来工业发展的方向,把发展绿色工业与减轻资源环境压力、大气污染防治紧密结合,围绕设计开发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目标,以推进全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市建设和争创区域工业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市为抓手,强化节能减排、节地、节水、安全生产与消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与技术,加快形成资源环境约束倒逼转型升级机制。探索能源合同管理、对标管理等新模式,加快形成绿色发展长效机制。支持绿色低碳、节能环保设备和产品开发,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再制造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

  四是构建开放发展新机制,力争在发展动力上有新突破。经济全球化不可逆转,我们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姿态,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以开放促改革,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围绕转型升级目标和需求,突出招大引强,发挥铜陵产业基础雄厚和专业化产业平台的“成本洼地”效应,推进与世界500强、大型央企、上市公司、知名民企合作,积极吸收国际技术创新辐射和先进管理经验,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区域经济品牌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抓住全球产业重新布局机遇,引导有色等有实力行业龙头企业走出去,开展绿地投资、并购投资、联合投资等,开展资源和价值链整合,增强国际化经营能力。

  四、突出难点问题,推进国企改革深化和民营经济发展

  坚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上聚焦发力,力争取得突破,为我市工业转型升级增添新动力。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抓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契机,引导有条件国企,利用国家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的机遇,通过联合、并购、重组等,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提高国有资本流动性,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大董事会规范建设力度,完善外部董事选聘、培训、评价机制,严格董事履职责任,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探索现代企业制度与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职工民主管理有效融合的途径。继续深化企业人事、用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市场化选人用人力度,建立健全有别于行政干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选聘、考核、奖惩和退出机制,建立更加科学的考核分配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快解决国企改制遗留问题,为国企“减负轻装”发展。

  另一方面,构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新机制,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活力的重要载体。按照成长性好、复合增长率高、带动能力强、竞争优势明显的标准,做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和引导。把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作为着力点,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健康发展。落实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保障中小企业发展的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消除各种“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完善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机制,支持中小企业兼并重组,引导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参与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改善融资条件,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一批中小企业创新平台,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公共服务示范平台等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作者: 汪宜武)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积极推进铜陵产城一体发展
下一条 信息:关于深化铜陵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