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都策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铜都策论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推进美好乡村建设
发布日期:2014-5-20 18:43:00 点击数:2502
 

  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美好乡村,农民是主体,农民群众既是美好乡村建设的受益者,更是美好乡村的建设者。充分尊重和发挥广大农民群众在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是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具体体现,是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无疑,建设美好乡村的落脚点在“村”,重点在“农民”;建设美好乡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既是受益者,更是建设者;美好乡村建设的成败得失,最终还是要农民心中那杆秤来称。所以,如何进一步增强农民的共建共享意识,强化农民的主体作用,是当前美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农民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认识。利用广播、电视媒体和乡村文化站等宣传阵地,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任务、目标、内容和有关政策,大力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好处,使广大农民群众充分认识到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是我省一项重要的惠民政策,也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热情。同时,多组织农民群众代表学习外地的先进经验,看典型、讲示范,逐步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将建设美好乡村的决策转化为农民建设美好乡村的自觉行动,使广大农民群众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是一项惠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此外,还要加强形势政策、思想道德、民主法制、科学技术等教育,注重引导式教育方式,让新思想、新知识在农民群众那里入脑入心,培育他们自立、合作、奋进的精神,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在拓宽宣传形式上,铜陵县积极探索了文化墙这一有效的宣传载体。主要是结合村庄整治,对过去破旧不堪的墙壁进行了刷白,将美好乡村的政策、内容、意义等,以国画、漫画、歌谣、谚语、顺口溜、简短的宣传口号等形式,书写在刷白的墙体上,通俗易懂、寓教于乐,成为农民群众喜闻乐见、颇具特色的文化景观,深受农民群众喜爱。文化墙现已遍及铜陵县近60%的行政村,总面积已超过2万平方米。

  二是尊重农民意愿,营造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良好环境。进一步推行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增加透明度,让农民知情、议政、参政,积极参与到美好乡村的各项建设中来。引导农民实现自我管理,构建多形式的交流平台,倾听农民呼声,充分尊重农民自己的意愿,让农民群众自己做主建设。充分发挥了村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的作用,让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组长、党小组长等群众基础好的村民加入到党员议事会、村民理事会中来。不断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村民自治机制,对涉及到村民切身利益的产业发展、新村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等重大建设、重大事项,坚持实行“四议两公开”和“6+4”工作法,做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对美好乡村建设的资金、进度、质量,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切实做到“阳光操作”。让农民群众自主选择、自主参与、自主评判,最终让农民群众得实惠、说满意。

  西联乡犁桥村的变化就是铜陵县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缩影。在美好乡村建设中,西联乡犁桥村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地位,于今年1月份组建了“犁桥村石桥钟美好乡村建设村民理事会”,村民理事会由老党员、老干部、村民组长等7人组成,充分调动了当地村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自己的家园自己建”,让农民自己当起“主人”。该村民理事会按照“村‘两委’组织领导、自然村为单元,因事而立、村民选举产生、自愿义务担任、遵守法律法规、民主管理事务”的原则组建成立,并按照“1名理事包几十户村民”的方式开展宣传动员。通过理事会的深入发动和组织,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建筑外立面整治、村庄绿化等具体工程,及时协调解决了美好乡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矛盾纠纷,村民们也从过去不理解到理解,从不参与到参与,从不支持到支持,从不愿干到主动干。如今,犁桥村家家户户都在为美好乡村建设添砖加瓦,截至目前,犁桥村涉及外立面改造房屋达171228栋,建筑外立面整治面积约4万平方米,村庄绿化已完成1.7万平方米。

  三是确保实事惠民,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的好处。以为民办事为切入点,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出实招、展实效。结合各村资源、经济基础等实际,从农业生产、村镇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去挖掘策划为民办实事项目,抓住各种有利时机,着力解决直接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饮用水工程、“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厕和沼气推广等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利民工程,逐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切身感受到美好乡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

  从2011年开始,铜陵县连续三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工程,从组织领导、制度建设、宣传发动等方面入手,以环境设施建设、环境集中整治、保洁队伍配备为重点,建立了“户集中、组收集、村运输、乡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各乡镇共有农村保洁人员870名,建设垃圾池1800余座,累计出动机械车辆2500台次,投工投劳7000人次,清除各类卫生死角800处,清除存量垃圾超过3000吨,极大改善了农民的生活居住环境。西联乡在巩固提升农村清洁工程的同时,结合省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完成了汀洲村一座日处理1000吨大型污水处理站和犁桥村等8座农村小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有效解决了该乡近2300户居民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性污水处理问题,农村环境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提升。

  四是激发农民热情,引导农民群众切实投入到美好乡村建设中来。开展美好乡村建设要看到农村地区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受地理环境、二元体制、农耕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地区产业相对落后,发展相对缓慢,农民思想意识相对保守,需要政府和社会的有效激励,制定并实施符合市场经济法则的政策措施,加强政策保障。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工培训工程,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农民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提高就业率。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在创业的资金、项目等方面应给予尽可能多的倾斜和支持。切实引导农民在美好乡村建设中投资、投工、投劳,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劳双手建设自己的美丽家园。

          (作者: 蔡长兴)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中共铜陵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
下一条 信息:加快铜陵城乡一体化发展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