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铜陵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聚焦铜陵
 
致敬 铜陵英雄
发布日期:2021-05-31 17:31:05 点击数:1173

铜陵这块红色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史,自1919年的“五四”运动到1949年的百万雄师过大江,铜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不屈不挠,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实现伟大中国梦,做出了巨大贡献。铜陵无数革命先烈,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在铜陵的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既是我们铜陵为之骄傲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我们进行党史国史革命传统教育的珍贵素材。今天,在纪念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以铜陵早期党建历史,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宣传学习教育,对广大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是利用本土红色资源,讲好身边党史国史故事最实际、最生动、最鲜活、最接地气的教材。

列宁同志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一个民族要前进,就不应该忘记自己的历史,同样我们铜陵人,要铭记铜陵的党建历史和英雄人物。近年来,本人经过实地采访、参观红色景点摘录、查找有关资料核实,整理了《致敬 铜陵英雄》——记录了铜陵革命先行者部分早期党的领导人的生平伟绩(简介),为开展学习探讨铜陵党建历史作点点滴参考。


1、中共铜陵特支(铜陵历史上第一个党支部)的创建人——凌霄

凌霄,1905年9月18日出生于安徽贵池县、里山乡凌家村,原名志昂,曾化名严宽、胡新华。凌霄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进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回故乡创建中共贵池特支;1930年参与领导潜山清水寨起义,当时任中国红军独立第二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及第一团团长,1930年11月来铜陵钱家湾秘密从事建党活动,并于1931年初在铜陵太平乡(今西联乡)汀洲建立了铜陵境内第一个党支部-----中共铜陵特支。1931年5月,因工作需要前往皖南山区从事党的活动,1934年秋,由于叛徒出卖,凌霄在皖南(东至)工作期间不幸被捕,于1935年1月19日凌晨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年仅29岁。


2、铜陵第一个县委书记------苏拓夫

苏拓夫,1905年出生于安徽桐城县白石乡(现属枞阳)石溪街的一个农民家庭,原名 疏贯忠。曾化名王观清。1926年冬天,苏拓夫告别了家乡,奔赴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寻求革命真理,同年加入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后,苏拓夫潜伏回家乡,秘密从事地下革命活动,曾发动著名的农民“闹米荒”斗争,1934年11月,苏拓夫等人来到铜陵胥埧乡紫沙洲成立中共铜(陵)繁(昌)无(为)县委,苏拓夫任县委书记,后在青阳县里分沈村等地广泛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2年1月(调任繁昌敌后县委书记)初,苏拓夫召开的县委会议被敌人发现,在紧急关头,苏拓夫迅速赶到村外向来开会的人报警,被叛徒指认而被捕。1942年7月11日下午1时左右,被国民党南陵县中统特务和地方恶霸杀害,年仅37岁。


3、铜陵第一位游击大队长------章啸衡

章啸衡1896年11月出生在铜陵县太平乡(今西联乡)钱家湾一个农民家庭,化名童天一。他早年投身革命,参加过北伐战争和东征讨蒋运动。1930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铜陵早期党员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仍自觉执行党的抗日主张,后在新四军政治部的帮助下,发起创建了铜陵第一支抗日武装----沙洲游击大队,并担任大队长,后任长江游击队队长、长江游击大队司令员等职。1932年2月,部队番号改为新四军第三支队铜芜繁游击独立第一大队,章啸衡为大队长。新中国诞生后,先后担任芜湖市政协副秘书长、副主席。1965年10月因病逝世。


4、有诗人情怀和高尚医德的革命者------沈黙

沈黙,1901年出生于山东郓城县,又名沈醒吾,法名了痴,也有人叫他沈和尚、痴和尚。幼年流落到铜陵胥埧乡三官庙出家为僧,他以僧人为掩护参加革命,1931年初入党,为早期党员之一。他勤奋好学,所作的《人生的出路》、《内战恨劣绅》和《抗日战争的感怀》等诗词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志。后任中共铜繁无县委组织部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军医,淮南津浦路东各县联防办事处总务科长,山东省荣军疗养院所长等职,是一位医德高尚的军医。1950年春病逝,山东省民政厅批准为烈士。


5 、铜陵抗战时期的县委书记-------张伟烈

张伟烈,又名张永猛、张开南。1911年6月9日出生于广东饶平县上饶镇坝上村的一个贫农家庭。1928年2月加入共青团,1937年1月赴广州,经同学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任江西抗日义勇军第二支队宣传队长,新四军战地服务团组织股长,团代表。从1938年10月起,张伟烈先后任中共铜陵中心区委书记,中共铜南繁中心县委书记,1939年7月铜陵“一大”被选为铜陵县委书记,后又任繁昌县委书记,铜陵敌后县委书记,秘密中共皖南特委委员兼中共铜繁芜中心县委书记,皖南特委宣传部长,铜青南县委书记,皖南地委组织部长,山东野战军第四纵队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胶东组织部副部长,胶东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西海军分区副政委,中共西海地委委员,华东警备第五旅副政委,中共烟台市委委员,广西宜山地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海南区党委第三书记,海南区委第一书记和广东省委委员。1956年4月,张伟烈调外交部,先后任驻苏联大使馆政务参赞兼党员副书记,驻伊拉克、摩洛哥’蒙古人民共和国,泰国等国大使。1985年3月退休后,担任中蒙、中泰友好协会会长。2006年4月2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注:1943年7月17日凌晨,铜陵新四军28勇士,为了掩护县委书记张伟烈等领导突围,与十多倍日伪军展开一场“血战范家湾”。)

作者:何竞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烽火狼烟路
下一条 信息:中国最大的全铜宫殿在铜陵建成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