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思考
发布日期:2023-10-09 17:13:09 点击数:577

家庭文化伴随着家庭的产生而产生,是家庭成员生产生活过程中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家庭文化建设刻不容缓。本文拟就家庭文化建设,从四个方面略陈管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家庭建设问题,他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梁漱溟先生说:“任何一处文化,都自具个性,惟个性之强度不等耳。中国文化的个性特强,以中国人的家之特见重要,正是中国文化特强的个性耳。”在此,梁先生指出了中国文化中家文化的核心地位。

中国社会走到了今天,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经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人类社会所经历的社会阶段比较完整、历史悠久的国家社会之一。家族在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社会中的地位是很突出的,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曾说:“家族是中国文化最主要的柱石,我们几乎可以说,中国文化全部都从家族观念上筑起,先有家族观念乃有人道观念,先有人道观念乃有其他的一切。我们不很看重民族界线与国家疆域,又不很看重另外一个世界的上帝,可以说全由他们看重人道观念而来。人道观念的核心是家族而不是个人。”因此,在中国人的价值系统中,家的意识具有核心价值的作用。它与种族的繁衍、人之永生相联系,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

家庭文化水平的高低,反映了其所处时代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水平,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对于和谐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和谐构建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人活着也就是为了支撑一个家,用家庭中的先进文化感染人、引导人、激励人,让家庭文化的基因世代传承,使整个家族得以延续、发展。

家庭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或受害者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庭文化就会有什么样的未来,有什么样的结果。一个良好的家庭文化,对保持家庭发展的生命力与稳定的持续力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孩子茁壮成长,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创造力很强,且与邻里、学校、社会关系和谐,这样的家庭怎能不幸福,这样的家庭怎能不快速发展,这样的家庭不但具有持久的生命力,而且还在整个家族的发展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反之,消极、不健康的家庭文化会使这个家庭很糟糕,夫妻频繁吵闹打架,信任危机,生活混乱,邻里、学校、单位的关系不和谐,甚至很恶劣,家庭严重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试想,这样的家庭文化会使这个家庭走向何方,其结果可想而知。

一、家庭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家庭文化?家庭文化是指家庭成员的知识、思想、价值观、态度和行为方式等主观因素的总称,表现为家庭文化科学知识的提高,伦理道德的升华,审美情趣的高雅,言行举止、待人接物的文明,生活方式的科学,家庭成员的和睦融洽,并注意通过各种文体活动,增进家庭中每个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文化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家族、家风、家训、家规、家传、家谱、家教,以及婚姻及恋爱程序、夫妇关系、两性地位、亲子关系、家庭团结等。

家庭文化是文化在家庭的呈现形态,包括文化的内容和存在方式。家庭文化是与一定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表现出显著的时代特征。家庭文化往往并不是固定的形态,有时它体现为一种观念、氛围、甚至一种追求。

家庭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小生活单位,对于国家、社会的建立、发展均有重要的影响。每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训、家规是衡量每一个家庭文化的标准。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

家庭文化的内涵:一是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一个家庭中优良的家风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道德力量,它对人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是潜移默化的。它所蕴含的德育思想,可以提高个人思想文化修养,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是成就家庭成员美好的人生。良好的家风、家训、家德等对人的成长起着关键作用,是人一生的财富。在良好家风的影响下,对青少年成长会受到直接的影响,家庭孩子按照良好家风的内容来塑造自己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习惯,成就美好的人生。三是培育良好社会文明风气。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是传递正能量、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载体,优良的家风可以引导家庭成员弘扬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自觉践行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家风,推动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家风连着民风,民风连着社风,好的家风本身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四是正确的“三观”成就未来幸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被大多数人所认知的三观。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父母的思想决定了这个家庭的造化;整个社会、民族的思想就决定了整个社会、民族的命运。所以,先要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三观,才有可能让我们的未来幸福美满,我们伟大的中国梦就会更快实现。

今天,由于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和融合,我国的家庭文化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考验。在人类历史和人类社会中,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明,脱离了血缘的文化,都是沙漠文化。脱离了血缘的感情,都是无稽之谈。在当今时代的中国,家庭文化需要传统继承,家庭文化也需要时代精神。

二、家庭文化存在的问题

据官媒报道:家庭生活满意度表明,被调查者对自身家庭建设水平的认知与态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家庭建设的整体水平状况。当被问及“总体而言,您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这一问题时,表示“非常满意”的被调查者占比较少,为14.4%;表示“比较满意”的占比最多,为52%;表示“不太滿意”的占比为33.5%。这表明被调查者对家庭生活的满意度一般,家庭建设还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其主要问题表现在:

1、家风家训概念模糊。大部分家庭里没有家风家训,少部分人将诸如“不能打游戏、不能在外过夜”等要求当作家风家训,但对家风家训建设的重要性还是有深刻的认识。传统文化逐渐淡化、家规传承效果不佳等家风建设问题有待解决。

2、养老孝老问题明显。我国家庭中的老人却日益边缘化。年轻夫妻都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作或孩子身上,留给老人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虽说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轻人压力大,社会养老是大势所趋,但是,现实情况社会保障系统还未健全,家庭养老还是主流,赡养义务不可逃避。

3、子女教育矛盾突出。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学校,父母是最好的导师。家庭条件差的,父母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儿童”,留守的孩子往往因为缺乏关爱而自卑,性格孤僻。

4、单亲家庭越来越多。2022年年初,民政部官网公布《2021年4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当中的数据显示,去年全年213.9万对夫妻完成离婚登记。离婚率居高不下,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子女健康成长。

5、资金和硬件投入不足。家庭文化建设需要加大社会保障资金和硬件投入力度。如:报刊阅览室、文体活动场所、文化宣传牌等硬件上的配备;宣传发动、组织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积极探索家庭文化建设新途径

家庭为日常生活乃至整个文明都提供了巨大的经济优势。铜陵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2022年,铜陵市常住人口为130.1万人,全市共有家庭户519512户(不含集体户19947户),其常住人口中,男性占49.96%;女性人口占50.04%。

新时代为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政治及文化基础。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应当以马克思主义家庭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以道德及法律素养的培育为中心内容,以各级党委领导、各级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媒体助阵及人人参与为运行机制。对此,笔者认为:

首先,必须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良好的家庭文化:一是丰富家庭成员的文化生活,抵制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二是培养家庭成员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三是促进家庭成员素质的提高,进而促进社会成员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家庭文化建设夯实了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领域,为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工青妇群团组织,要从提高居民核心竞争力,促进全市人民奔小康进程的高度,来认识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作为当担,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文化活动,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力争把家庭文化建设作为当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到各级组织、基层单位目标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努力为当地家庭文化建设创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明确工作目标 细化责任分工。确立完善当地家庭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时间进度表等,从目标体系上加强对当地家庭文化活动的谋划、监督和指导等,加强统筹协调,明确责任分工,把任务落实到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文化设施、场地作用,定期开放或经常性组织以家庭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不断丰富社区和家庭的业余文化生活。

第三,培育良好家风,履行法律义务。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要以“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为着力点,让每个家庭和成员都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者。所以,尊老爱幼是每个人所必须大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古人云“父母亦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决定孩子的未来。

第四,积极创新思路,丰富活动载体。坚持问题导向,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接地气、入人心的教育活动,实现三个结合:一是把家庭文化建设工作与“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相结合。通过培训、讲座、研讨、咨询等形式,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二是把家庭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等各项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结合,打造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以及“中国好人”、“铜陵好人”、“好媳妇”、“好婆婆”等评比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品牌,不断丰富家庭文化建设内容。充分利用市民学校、梦想课堂,着力打造知识型家庭文化。三是把家庭文化建设工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相结合。大力弘扬正能量,挺起精神脊梁,争做社会的好公民、单位的好员工、家庭的好成员。

第五,发挥榜样力量,打造典型家庭。“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文化先进典型具有很强的示范引导作用,家庭文明有效助推社会文明,使每个家庭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一是对家庭文化典型户进行摸底建档,帮助其分析研究如何进一步发展,提高其“宽度”和“厚度”。二是制定家庭文化建设先进典型评比方案,制定评比规则、评比方法及奖励办法,并严格按照方案狠抓落实。

第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家庭文化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要利用报纸、杂志、电视等渠道,积极宣传家庭文化建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影响力日益提升,要利用社交媒体互动性、交流性,提升家庭文化建设影响力。要发挥铜陵市家庭文化研究会、市民间文化社团等社会组织,传承和弘扬家庭文化的重要作用。打造地方浓厚的家庭文化氛围,最大限度的扩大家庭文化活动的社会影响面,发挥好辐射示范作用。

德泽源流远,家风世泽长。抓好家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搞好家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家庭所需,它还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家庭文化建设,与时供进,促进和谐社会发展,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究的新课题。


作者:繁荣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潮来汐往是人生
下一条 信息:到延安去,红色的源头活水滋养心灵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