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明清大通水马驿
发布日期:2014-09-16 15:49:50 点击数:4466

 仇永基

 

  驿,原义是供传递官方文书用的马匹,引申为传递文书人暂住的场所,类似现今官方招待所。中国古代驿站,为国办官用的一种交通邮传设施,其任务是:传递官府文书、军事情报;接送官员、使臣;运送物资。据史料记载,明朝建立的安徽铜陵大通水马驿,就是一个不仅包括通信,还包括交通、运输和旅店业的古代官方邮传机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称帝后22天,即明洪武元年(1368)正月二十六日就颁布诏令,在全国设置各处水马站,后改称水马驿。当时设在京都以外的驿站,大都位于交通枢纽和通衢大道,分陆驿、水驿和水马驿三种。

  大通位于铜陵市区南16公里处,为一座千年古镇,素有“沿江良港”之称,是水陆交通要道,商业繁华之地。在明朝诏令发布的第三年,即明洪武三年(1370)朝廷就派驿丞王得全建立了大通驿,曰水马驿。《铜陵县志》第十章第一节有个小标题为“驿站”,人们习惯上也称驿运站。但明洪武二年(1369)却明文改“站”为“驿”,这是为什么?据查主要是因为“站”字在元代以前没有“驿”的含义。到了元代才称“驿”为“站赤”或“站”。明代为了明确“站”与“驿”的区别,故改“站”为“驿”(清代还是通行叫驿站)。所以我们称明代大通驿是对的,如果称大通驿站就不准确了,就和明制不太相符合了。

  《明会典·卷145·兵部》有记载:“水驿设船不等,如使客通行正路,或设船二十只、十五只、十只。其分行偏路亦设船七只、五只,大率每船设水夫十名。”据《铜陵县志》载,当时的大通驿置船13只,馆夫2名,水夫130名。“每名食银七两二钱,共支应银七百一十七两五钱五分六厘。“大通位于长江与青通河的交汇处,使客通行基本都是正路,设船十只以上是符合明代邮驿制的。大通是水乡,有发自九华山的青通河,有魚虾可见的湖泊池塘,更有万里长江经这里流过,所以大通驿除了驿夫外,还有拉纤的纤夫,也称水夫,多是附近的渔民、农夫,也基本是每船十名。

  “洪武二十六年(1393)定:凡马驿设置马馿不等,如要冲去处,或设马八十匹、六十匹、三十匹。其余虽非冲要,亦系经行道路或设马二十匹、十匹、五匹。”(《明会典·卷145·兵部·驿传》)中国古代驿马颈上加烙“驿递”字火印,杜甫《瘦马行》中“细看火印带官字”诗句,即指驿马。大通驿当时驿马有多少,县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具体数字无从考查,但大通既是水陆合设的水马驿,驿马是少不了的。据老年人传说,当时大通驿的马脖子上都悬挂小牌和铜铃,驿马驰来,老远就能听见铃声。

  中国古代邮驿制有驿递和铺递两大通信系统,各有分工,互为补充。驿递以车传马递为主,铺递即步行走递。铺递特点是:专司传递普通公文,步行接力传递程距短。《铜陵县志》载,明朝在设立大通驿的同时,还设立了分流、城山、顺安、栖凤、县前5铺。每铺配铺司(有文化管理铺务的人员)1名,县前铺配铺兵(在递铺传送公文的夫役)3名,其余各铺配铺兵2名。紧急公文由大通驿用马递,普通公文由递铺步行递送,这样就在铜陵地区形成了完整的递送公文的通信系统。

  驿是古时传递公文及供应乘驿者食宿并提供交通工具的机构,当时大通驿服务对象主要是设置在大通的官办机构。明洪武元年,朝廷就在大通设立了河泊所,收船泊税,兼管渔课。洪武三年在大通设以武臣为主维护地方秩序为任的巡检司,并设立了运输军需及贡物的运输组织——递运所。因此大通驿除了传递公文外,还要为过往官员、使臣、递送公文人员以及经批准的民众提供交通工具和食宿,并负责运输官府急需的少量物资和贡品,长此以往,不仅带来了大通交通运输和旅店业的兴旺,也促进了大通的繁荣和发展。

  大通沿江向东约一公里处有一羊山矶,又称阳山矶、大通矶。它由大小十三座山峦连成,多为绝壁,高处达180余米,远望整个山峦很似羊型,大、小两矶头又似羊角耸立。地处长江与鹊江(大通与和悦洲夹江)交汇处的羊山矶,临江高耸,地势险要,与“六百丈”紧密相连。江虽不宽,但水流湍急,古代人曾在此用竹筏制桥,设水驿,“救生渡”,意欲沟通南北交通,但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未能实现。明朝初期即在此设有“斥堠”,作为江防军事要地。清朝长江水师提督大通营就驻扎在矶上。斥堠,又称斥候,古代军队中的侦察兵。斥即远,候为观察、探测。曾传说南宋时,欲将瞭望、侦查与通信结合起来,在羊山矶上设立斥堠铺,但无从考察,也许就是某些人的设想,未付诸实施。明朝因设有大通水马驿,羊山矶又靠在大通旁边,就没有另设斥堠铺,但斥堠所探测到的军情、军报都是通过大通驿传送的。

  明代末年,改朝换代,大通驿被兵戈战火焚毁。清代建立之初,考虑大通地理位置的重要,又给予恢复驿站,并在原额上递增马6匹、长夫5名、短夫10名。康熙十五年(1676)递增额俱裁。后大通驿站置差船4只,水夫20名,溯江而上60里至贵池驿,顺江而下80里达繁昌县荻港驿。清光绪二十二年(1895),大清邮政开办之前,大通驿站才被裁撤。

  明清大通水马驿运行了500多年时间,虽然为传递公文军情、军报等作出了很大贡献,但它只是官办官用通信组织,不仅普通民众不能利用,就连一般普通官员的私家书在很长时间内也主要靠专人投递或请人捎带,普通老百姓要寄信件那更是非常困难,这些弊端直到清代末年引进近代邮政才逐渐被克服。

(作者单位 铜陵县五松镇荷花塘社区)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石头上的牡丹
下一条 信息:寻访莲花寺幸存的文物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