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退休不退色 抗疫勇担当 ——记铜陵市义安区“五老”人员参加抗疫的小故事
发布日期:2022-04-22 16:44:31 点击数:2073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9152152.jpg

五松镇荷花塘社区组织的一支“老党员防疫行动队”

3月中旬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奥密克戎”病毒突袭铜陵。为了保护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铜陵市委、市政府立即擂响了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战鼓,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城乡居民积极响应,勇敢地投入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然而,在这场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日日夜夜里,义安区有一群无职无权退下来的“五老”人员,在城乡社区或村庄的各个卡点上,都曾留下他们一个个可敬的身影,同时也记录了他们一个个感人的“同心抗疫”小故事。

朱金斗:组织一支“五老”抗疫志愿者队伍

新一轮新冠肺炎“奥密克戎”来势凶猛,传播性快,隐匿性强,疫情防控形势异常复杂严峻。为加快阻断疫情传播,阻止疫情蔓延,五松镇城东村老年人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金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积极主动向村党委请战,由他组织一支“五老”抗疫志愿者队伍,参加村里的疫情防控工作,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为这次抗击“奥密克戎”疫情做点实事。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331143656_副本.jpg

城东村老年人协会常务副会长朱金斗坚守在村关口卡点上

城东村是五松镇的城中村,城区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疫情防控任务十分繁重。今年75岁的朱金斗,这位从镇党委副书记岗位退下来的他,在全村挑选了12位老同志(其中有6位老党员),组成这支抗疫志愿者队伍,平均年龄为68岁。为了配合村里做好疫情防控,他根据上级疫情防控统一要求,将12人分成3个班组,以大夜班、小夜班、白班3个班次24小时日夜坚守防疫一线。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值守大夜班的老同志一旦瞌睡来了,他们嘴里嚼一块生姜,解决睡意。朱金斗和他的抗疫志愿者们,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刮风下雨,严守在关口卡点上,对进出居住小区的每一个村民,反复宣传“四个不”(即:不外出、不串门、不扎堆、不聚餐),尽忠尽职奋战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

盛孝松:报名参加社区“老党员防疫行动队”

“您好,请扫一下安康码和行程码。”

47日下午,在五松镇荷花塘社区公安路出口疫情防控卡点,头戴志愿者“小红帽”,胸前戴着党徽的盛孝松,正手举“两码”牌子,让准备进入小区的人员扫码。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09152127.jpg

76周岁盛孝松在卡点岗位上尽心尽责

今年76周岁,有43年党龄的盛孝松,是铜陵市义安区法院的一名退休老干部,也是区人民法院老龄委常务副主任,退休后他又在荷花塘社区党委管辖的听松苑党支部担任党支部书记。荷花塘社区党委为了切实做好辖区内的疫情防控,结合社区老干部、老党员多的特点,组织了一支“老党员防疫行动队”,盛孝松积极报名参“战”,与其他防疫行动队员一起,每天在人流高峰时坚守在卡点执勤23个小时。这几天的天气又特别晴热,他们克服气温高、年龄大、体力欠缺等困难,在卡点岗位上尽心尽责,扫码测温、“两码”联查、核验居民通行证等。“现在是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关键期,我们能出一份力就出一份力。”老党员盛孝松如是说。

俞秀根:“我是党员,我先上!

“我是党员,我先上!”铜陵市义安区新桥办事处新建村60岁的老党员俞秀根坚定地说。

314日晚上19:30分,铜陵市城乡开始了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采样。这天晚上,新建村核酸采样点现场参加核酸检测人数为417人。俞秀根同志首当其冲争当村里抗疫志愿者,在采样现场维持秩序,不断地招呼村民保持一米距离,戴好口罩,做好自我防护措施。一直忙到晚上9点多做好采样点收尾工作才回家。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412165342.jpg

抗疫志愿者俞秀根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抗疫志愿者俞秀根,作为村卡点值班值守人员,他一边协助卡点值班室活动板房的搭建,一边帮忙解决工作人员的饮食、休息,防护等问题。卡点任务较重,人员有限,执班人员按照24小时轮班制,吃住全在村里不准回家。为了大家舍了小家,俞秀根的换洗衣服都是妻子送过来的。一晃就是半个月不回家他毫无怨言,有时夜班累了,他只能和衣而卧,饮食只有简单的快餐及方便食品。

俞秀根本来身体不太好,常年咳嗽。320日晚上,外面风雨交加,卡点的棚子飘进了很多雨水,把大家的桌子和椅子都淋湿了。但他不顾大雨,总是冲在第一个,为进出的村民测体温,引导扫码。由于多日淋雨,导致旧疾突发,咳嗽不停,村干部喊他回去休息,他说没事的,早已经习惯了。

俞秀根,这位普通的老党员,依然坚持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姚育平:疫情防控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

说明: 微信图片_20220330144048_副本.jpg

老支书姚育平在村口卡点上值班

玉楼村是东联镇唯一的一个新冠疫情管控村,抗击“奥密克戎”病毒防控任务重、责任大。今年62岁的姚育平同志,是去年底刚从村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没有丝毫忧虑,在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村疫情防控志愿者队伍。20多天来,他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老党员,有责任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不是在卡点上值班,就是参与村民核酸检测的动员,维持秩序工作,从没有休息一天,从没有一句怨言,尽心尽力。老伴见他没日没夜的参加村里疫情防控工作,有时也抱怨地说:“你又不当书记了,还这么干。”他却笑嘻嘻说:“疫情防控事关老百姓的生命健康,支持新书记工作也是应该的。”

朱淑珍:箱箱酸奶献爱心

47日午后,气温骤升,热浪扑面而来。五松镇荷花塘社区90岁的朱淑珍老人,委托专人将24箱酸奶饮品送到社区。“东西送到,可不能再推辞,一定要收下!”本轮疫情发生后,朱淑珍老人多次向社区表达想捐款捐物助力疫情防控,都被社区婉拒。担心再次被拒绝,朱淑珍老人请人直接将物资送到了社区大厅,请社区代为赠送给卡点一线值守人员。

朱淑珍老人是荷花塘社区沿江第一党支部党员,1954年入党,是位有68年党龄的老党员。据悉,这已不是朱淑珍老人第一次心系疫情防控。早在2020年,朱淑珍老人与同为高龄老党员老伴王泽一起,将一份装有10000元“特殊党费”的信封,交到社区党委书记何冶手中,作为特殊党费用于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支持抗疫工作。

说明: C:\Users\lenovo\Documents\WeChat Files\wxid_stxc3z7k1t0d22\FileStorage\Temp\cf8f1fa848707b568f740c35c9db443f.png

90岁高龄的朱淑珍老人委托专人将24箱酸奶送到荷花塘社区

“我能做的不多,绵薄之力而已,那么多守护我们的人,风雨不退,我这不算啥,给卡口上的孩子们解解渴!”在荷花塘社区门口,白发苍苍的朱淑珍老人动情地向社区党委副书记柏丹说道。

一箱箱酸奶,倾注着老党员同舟共济的爱心;一句句朴实话语,凝聚着老党员的初心,朱淑珍老人为一线抗疫人员送去春日里的“甘露”,鼓舞了人心,增添了士气。

陈要武:捐款千元助抗疫

327日,五松镇党委组织办收到一封特殊的来信,信中有诗两首,并附千元现金,落款为“一个老党员的心意”。经了解,写信人是82岁老党员陈要武,因为身体不便,专程委托亲属将信交到五松镇党委,要求将千元现金作为特殊党费上交组织,用于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陈要武,是荷花塘社区公安街第三党支部的一名退休党员,有着42年党龄,退休后积极参加社区党支部组织生活,平时生活简朴,爱好创作诗词。了解到当前疫情形势严峻,从电视新闻上看到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忙碌的身影,很受感动,毅然决定交纳特殊党费,为抗“疫”助力,同时赋诗词二首,鼓励全体居民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其中有一首绝句·战恶疫尽点力:“疫情恶鬼害人生,党领人民齐战争。捐款千元心意敬,无烟战争早清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这场抗击“奥密克戎”病毒无硝烟的人民战争中,铜陵市义安区“五老”人员数百人勇敢地站出来,甘当抗击“奥密克戎”病毒的志愿者,认真履行在社区或村庄的各个卡点上,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万家灯火时,他们没有一人叫苦,没有一人喊冷,尽心尽力,用不舍昼夜的付出与奉献,成为铜陵这场坚守抗击“奥密克戎”病毒一线最美“夕阳红”。


作者:詹敬鹏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黑砂河的记忆
下一条 信息:风洞诡谲,山峦接天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