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漫笔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社科论坛> 社会漫笔
 
李某某案例的教育视角分析与思考
发布日期:2014-03-20 16:56:53 点击数:1870
 

  李某某案件,举国关注。我作为最基础最底层的教育工作者,关注着这个案例给我们教育的思考。试图从李某某整个成长概况上(材料依据正规报刊杂志和大型网站)梳理、寻找出对我们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启发的蛛丝马迹。

  李某某,19964月出生。父母都是非常有名的歌唱家。曾先后就读于北京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人民大学附中、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冰球学校、北京外国语附中。他从小喜欢音乐和唱歌,热爱体育运动。4岁时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同年,学习钢琴,跟随中央音乐学院著名钢琴教授学习;8岁开始学习书法,坚持到现在,拜清华大学名家为师;10岁加入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连续三届荣获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铜、银、金奖。2009年成为海淀书法协会最年轻会员。201196日,由于在海淀区殴打一对夫妇构成寻衅滋事罪被收容教养一年,第二年9月获释。2013926日,因涉嫌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李某某之所以如此,分析起来有许多原因造成的。但从教育的角度作出归纳,主要有6个方面。

  第一,其父母对他的教育中,重视了艺术教育、文化课教育,轻视了或者说忽视了做人的教育

  从可以得到的信息可以看出来,李某某的家庭是非常富足的,其父母和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重视孩子的学习和发展。从学校的选择来看,都是北京赫赫有名的学校。孩子的兴趣爱好,也是极尽可能延请国内顶尖级的教师教育。但是从李某某殴打他人,致残住院,再到涉嫌强奸,我们可以推测出,其父母家庭教育中的做人教育的缺失。否则,如此全国闻名的父母,如此富有文化艺术底蕴的家庭,怎么能凭空培养出这样的李某某呢?

  第二,过分的溺爱,捧坏了孩子

  201136日,在接受新华网的访谈时,对于主持人提出“会不会打儿子”的问题,李父说:“不打,舍不得,有时真想打,但不能打,劝说,我们吓唬一下。还没打,()自己眼泪先掉下来了。”几个月后的201196日晚,海淀区亿城西山华府小区门口,因为开车问题,当年15岁的“小石头”将小区业主彭姓夫妇打伤,其间还对众多围观者大喊“谁敢打110?”其实,这个时期,他已经有了另一个绰号——“小霸王”。                    

  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也不难得出这种溺爱的根源所在。

  李某某父母在1990年结婚,他俩是师生恋、相差27岁。儿子是在19964月出生,在这样的婚姻以及生育背景下,这个孩子有如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较早的一些媒体访谈中李某某夫妇提及儿子无一不是溢美之词。“我们俩拥有这样一个儿子,也是真的很幸福的。孩子的成长应该说很顺利……他是多么优秀,他是一个很热爱音乐,很热爱生活的孩子,很有情趣的孩子”。“儿子天赋好,他喜欢运动、喜欢交朋友。我儿子学什么都很灵……这代人是我们的希望,这是中国人的希望”。溢于言表的是自豪,完全失去了做父母的一份平常心,

  在我的同事之中,也有这样鲜活的例子。一对父母,养了个人见人爱的男孩,到了快上小学的年龄时候,一场事故夺走了孩子的生命。父母悲痛欲绝。过了好多年后,在人们的劝说下,他们再生了个男孩。于是,对这个男孩,父母、亲戚、朋友,无不怜爱,别的不说,仅是吃喝上,父母就由着他。记得上小学时,孩子胖得走不动路了。作业,也是不管不问。只要孩子高兴,怎么着都行。现在这孩子情况可想而知了。大家都说,这对夫妻对第一个孩子不是这样的。大概是,失去了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来之不易,于是父母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这个孩子身上。容易忽视孩子健全人格的养成。加上物质上较为丰裕,有溺爱孩子的物质条件;心理上容易娇纵孩子而放弃管教责任。殊不知,这种没有选择的爱,从孩子自身成长的角度,是真正地害了孩子。

  李某某夫妇对孩子的爱,可能也是类似于我的同事那种没有原则没有是非的爱,即溺爱。溺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会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心中没有他人,一旦愿望欲求受阻遭挫,就会付诸暴力。父亲的溺爱往往会使孩子缺少规则意识,做事没有边界感和底线。

  第三,家长和孩子在虚假的情景中迷失了方向

  看看李某某的经历,特别是耀眼的履历,乍一看,这孩子如此了得。但仔细一想,李某某从小之所以能被选为申奥形象大使;在许多比赛活动中,参赛获奖什么的,包括全国少儿钢琴比赛金奖及第八届北京钢琴艺术节优秀演奏奖,什么海淀区最小的书法协会会员;李某某始终笼罩着“星二代”光环,人生路也格外耀眼。只是,我们很难知道,这份辉煌不凡的履历里,有多少是确确实实竞争来的呢?有多少是孩子自身实力真实的体现呢?又有多少是父母的光环荫庇甚至突破公平底线的人情关照。作为家长,如果是内心非常清楚的家长,知道这些无非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给孩子搭建磨炼的平台,那是非常难得的了。问题有可能是,父母认为孩子本来很优秀,孩子自己也是认为很了不起,进入一个虚幻的世界,那就出问题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的全才是不存在的。据美国沙特克圣玛丽冰球学校一位中国留学生介绍,李某某确实在那个学校打过冰球,但是在最差的队里。李某某拥有的其他才艺,似乎也算不上什么特长。在这样似乎是真实的环境中,在没有特殊保护的环境下成长的这段时间,李某某感到失落非常明显,在美国的经历并不顺利,但是确实有了一些改变。他在人大附中的同班同学回忆:他出国留学回到学校看过大家几次,而且变得特别儒雅。第一次回来的时候主动抱来作业给同学们发本,好像懂事了很多。他跟大家闲聊时说一个人不能太为所欲为,要懂得尊重他人。

  但是,一回到父母身边,情况又回到原来的轨道上了。

  撰写《夏令营中的较量》的作者孙云晓说,父母要给孩子一个真实的环境,父母有名气、有地位,会让孩子感觉一切都来得很容易,对孩子成长是不利的,应该让孩子过一种普通的生活,名利圈对孩子是一种伤害。

  第四,学校教育的攀权附贵,不是好了孩子,而是害了孩子

  学校应该是公平教育,不论来自权贵还是来自平民,都应该接受的是一样的教育。但事实上,有些教师,有些学校,对待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有时区别还特别明显。对待李某某,某些学校也是如此,加上其它方方面面的推手,以至于他走到今天的地步。学校尽管没法律责任,但学校的纵容、默许、缺失,对李某某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王波和小石头(李某某的外号)是小学三年级时同班同学、好朋友。王波说:“他转来时,班里正在上围棋课。”很多同学对“小石头”的第一印象很好,因为他“文艺才能出众”。但半年后,“小石头”的个性渐渐显现。一次,同学们一起玩抓人游戏,不知什么原因,“小石头”就把王波推倒。“我反抗了一下,他就打我。”王波说。“小石头”并没有因为这件事受到惩罚,老师反而说了王波两句。四年级时,王波骨折过一次。骨折恢复期,他和“小石头”再起冲突,“小石头”用打冰球的技巧撞击了他,王波不得不去医院重新打石膏。王波打电话给母亲,“‘小石头’抢过电话,说他父亲年纪大承受能力不行,要求私下解决。恳求不要告诉他父母。”王波说,90后的小学生们,头脑里并没有“著名歌唱家”的概念,但经常犯错的“小石头”,小学期间却很少受到惩罚,李双江早年住处的一位邻居也证实,“小石头”上学后,就在家属院出了名,别的孩子就经常被他欺负。

  以上是摘录《新京报》记者易方兴和卢美慧采写的文章部分内容。这段文章中,有几处让我们深思。一处是,三年级时,李某某打了王波,老师不仅没有惩罚李某某,反而说了王波几句。还有一处,就是同学们感觉到经常犯错的“小石头”,小学期间却很少受到惩罚。可见,学校的不公平教育给孩子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样,给李某某则留下了“犯了错误不要紧、有老师袒护着的”的逻辑。在学校,有老师。在家里,有父母。于是,他的胆大妄为,逐渐演变成了有恃无恐了,直至劳教一年后不久再度犯罪。

  第五,把孩子的超过年龄的兴趣爱好、无理要求当个性,并且极力去满足,误导了孩子

  李某某小小年纪就拥有了改装的汽车?他没有驾照却违章了30多次?我国有关法律,明文规定申请机动车驾驶证的人员,应当年满18周岁。而在李某某这里,他的一些超过年龄限制的兴趣也能得到家庭的满足。 

  他对改装车有浓厚的兴趣,在没到驾车的法定年龄,他就在这一领域有过一些价值不菲的尝试。2011年初,他将母亲的宝马车送到了改装车中心亿佰欧。这里有京城著名的宝马车俱乐部,使用最专业的改装车零部件品牌。他的车在这里完成改装后,被作为代表产品推荐给了汽车论坛。因为他的车改装比较全面,都用的顶级产品。整个车的改装费用就20多万元。

  李某某的车改装后,经常因为“豁车”返回来维修。2011年西山华府打架事件的起因,也是因他和同伴在路上飙车,剐蹭了一辆出租车。这次事件后,媒体曝出他那辆“黑橙诱惑”的座驾,已经在过去大半年的时间里有32起非现场违法行为未接受处罚,其中“违反规定在专用车道内行驶”和“违反规定在应急车道内行驶”,分别违法10次和6次。违反交通信号灯指示和超速的行为也分别有4次,多发生在夜间和凌晨。李某某不用为这些危险行为付出任何代价,因为家庭有能力保护他们无需在超速或者违规驾驶等问题上受到社会法规的约束。这些无疑逐渐助长了他那颗还有待成熟的心灵中的邪恶,强化了“犯了错误没关系,反正有父母化解”的意识。

  第六,家长错误的理解李某某人生途中的重大变故,或者说里程碑式的事件,强化了负能量,让孩子在危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201186日晚上9点,李某某开宝马车与彭姓夫妻发生争执,并与同伴殴打彭姓夫妻。当时李某某只有15岁,属无照驾驶。打人事件发生后,双方达成和解。2011915日,北京市公安局通报,李某某因构成寻衅滋事罪被收容教养一年,2012919日,李某某被解除教养。同时,郑重改名。有那种一切重新开始的意思。

  这件事不管对哪个家长,都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想想看,一个只有15岁的孩子,竟然被收容教养一年,孩子以后的路将怎么走?做父母的,不能不担忧,不会不反思反省。媒体上说,李某某在此一年中,规规矩矩,表现也还有可圈可点之处,说明李某某本质是好的,是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

  假如,李某某的父母此时趁热打铁,正面教育,教育他认识错误改正错误,那么一年的收容教养说不定倒成了李某某人生中一笔不可多得的经历和财富,是人生路上一个回归正道的转折点。

  也许时过境迁,在打人案件收容教养一年获释后,父母好了伤疤忘了痛,又送给李某某一辆白色GTR跑车,价值130多万。这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人生观世界观正在形成中的李某某来说,父母这种做法无疑是对打人事件的肯定和褒奖,——因为车子而打人,现在再送一辆更好的。当然,父母不会这样说,但是旧车换新车,就已经起到了这个暗示作用了。

  李某某案例给我们的启发,还有很多很多。如过早的让孩子站在聚光灯下,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含着金钥匙出身的孩子应该怎样过一种扎实而普通的生活?成人的成功与成就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怎样合理的发挥作用?疼爱与溺爱,如何把握一个度?孩子在未成人之前,离开父母是有利还是有弊?等等。

  李某某案例给我们教育工作者许多思考。

  一是教育孩子,到底是做人重要还是学习重要?答案是显见的。问题是,如此明了的命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停留在思考着的意识中,停留在某人出事了众人的反思中,实践中并非如此。不仅仅是家长,就是学校也是如此。春节期间,我的一位在某高校任教的亲戚。他说出了一个通俗易懂的道理。他说,做人真的太重要了,这就像用刀砍柴,刀子都已经坏了,口子都钝了,还砍什么柴?还有什么用?应该先把刀子打结实了,刀锋淬火了,锋利了,才能更好地砍柴。这叫磨刀不误砍柴工。我在想,如果把学习比着砍柴,那么一个人就是一把刀子,人的身体结实情况就是刀的材质,做人就是那刀口刀锋。决定砍柴的多少,是刀的锋利程度和整把刀的材质。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更好地学习。事实上,现在只要你想学习,条件如此便捷,资源如此丰富,环境如此适宜,任何时候都可以学,并且都能学得好。关键是你是为什么学?怎样去学?愿不愿意去学?这些都是做人的问题。做人的问题解决了,其他都是次要问题。

  二是家长与孩子相处的问题。近来电视上有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讲孝心问题,整个情节很简单,晚辈与长辈在一起,片子结尾一句话——多陪陪老人就是最大的孝心。这很温馨,同时很振聋发聩。如此简洁的语言,落实到行动上,有多少人能做到呢?调查发现,年迈父母的健康与子女平时抽空常回家看看,保持挚爱关系成正比。只有和父母保持一种挚爱关系,才能更延长父母寿命。有句俗话说,老小老小。老人和小孩一样,那么,小孩与老人也一样。其原因是小孩未满18岁以前,还是未成年人,是不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人,需要监护人的管护和教育。而现在不少家长与李某某家长一样,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送到外地或者国外,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孩子离开父母,缺乏安全感,如果遇到不良的人,那是极其危险的。所以,家长教育孩子,责无旁贷,自己都不愿意教育,更不要指望其他的人或者机构。家庭教育,首先是家庭,家庭不仅仅指空间,更重要的是父母亲情的陪伴相处;在父母亲情的陪伴相处中孩子耳濡目染,接受教育。

  三是隔代爱不是溺爱的代名词。许多专家分析李某某案例的时候,认为李父57岁得子,尽管是父子关系,但是由于是晚年得子,属于隔代爱,所以李双江对李某某的爱就非常过度,就变成了溺爱。其实,别说他们本来是父子关系,就算本来是隔代,如爷爷或奶奶带孙子,与溺爱也没有必然的联系。古今中外,就有许多名人志士是隔代抚养的,有的还是不相干的人抚养的。

  诸葛亮3岁丧母、8岁丧父,是个孤儿,跟随叔父生活。当时的人都瞧不起他,他娶丑女为妻,实际不是因为对方的才能,而是因为家里太穷,无钱娶妻。然而,正是这样一个人,却成就了刘备的伟业,也成就了自己一世英名。

  陈云生于江苏省青浦县章练塘镇农民家庭,两岁丧父,四岁丧母,与胞姐陈星由外祖母抚养,过继给舅父廖文光,改姓廖,名陈云。后来成为政治家、经济管理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殖民地色雷斯,父亲是马其顿国王阿明达斯二世的御医。幼年时父母双亡,在亲戚家中长大。后来他成为古希腊哲学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有许多都不是他自己能够选择的,包括自己由谁抚养,由谁教育等。问题是抚养的人、教育的人要对被教育被抚养的人严格要求而不苛求,疼爱而不溺爱,呵护而不放纵,使其在常态中成长。

  李某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应该与其父母对教育的理解偏差造成的。我相信,谁也不想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二进宫”。

  四是要举办家庭教育学校培训机构。政府的中小学和高等学校,教育对象是学生。家庭学校教育对象是未来的家长或已经的家长。政府应该把家长教育纳入到教育范围,这种纳入不是目前泛泛而谈,而是要有切实可行的抓手。政府应该倡导所有的准备做家长的和已经是家长的,积极参加培训,改进教育孩子的方法,提高教育孩子的水平。最主要的是提高大家家庭教育的意识。从改变父母入手,改变孩子,才能真正把我们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才能改变民族的未来。

  比如,孩子走偏了怎么办?改变自己有没有决心——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等待孩子改变有没有耐心——孩子形成目前现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改变也不是一时半会就成功的;教育孩子是不是得法——大方向有了,但具体如何操作呢?等等,这都需要培训教育,需要得到正确指引。

  有这样一个说法。人生如下棋。年轻时下错了,不要紧,还有扳本的机会;到年龄大了,如果下错了,一切就晚了,就没有机会了。李某某是许多“富二代”“星二代”中的一员,在他本来非常好的家庭环境中,却走出了与家长愿望背道而驰的路来,这是其家庭的遗憾,也是社会的忧虑。在整个社会奔小康的途中,每个家庭都在不断变得更好,最起码的不愁吃不愁穿的情况下,如何教育培养好下一代,这也是李某某案例给我们的思考。

(作者:许新江  市人民小学)

【打印此页】  【顶部】  【关闭窗口】
上一条 信息:五松山的命名与谢氏叔侄的关系
下一条 信息:“倚马餐”让铜陵白姜名扬天下
版权所有:铜陵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邮政编码:244000
电话:0562-5880823 传真:0562-5880822 皖ICP备06009720号 技术支持:志扬软件  扫黄打非举报电话:0562-12318